《九歌·东皇太一》原文赏析

  • jiǔ
    ·
    dōng
    huáng
    tài
  • [
    xiān
    qín
    ]
    yuán
  • chén
    liáng
    jiāng
    shàng
    huáng
  • cháng
    jiàn
    ěr
    qiāng
    míng
    lín
    láng
  • yáo
    jiāng
    qióng
    fāng
  • huì
    yáo
    zhēng
    lán
    diàn
    guì
    jiǔ
    jiāo
    jiāng
  • yáng
    shū
    huǎn
    jié
    ān
  • chén
    hào
    chàng
  • líng
    yǎn
    jiǎn
    jiāo
    fāng
    feī
    feī
    mǎn
    táng
  • yīn
    fēn
    fán
    huì
    jūn
    xīn
    xīn
    kāng

原文: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相关标签:楚辞祭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
Hand touching the long sword with a jade hilt the sound of the jade pendant is clear and melodious.
Sitting on a luxurious seat with jade decorations holding a handful of fragrant flowers.
Wrapped in fragrant grass the meat is placed on an orchid pad offering wine with the fragrance of osmanthus.
Lifting the drumstick and striking the drum the rhythm is slow and the singing voice resounds
Playing the flute and plucking the zither the sound is melodious.
The beautiful costumes of the witches are exquisite and the fragrance fills the hall.
The sounds of various instruments resonate in all directions bringing joy and peace to the Emperor.

注释:
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天神名,具体是何种神祇,历代学者说法不一。
吉日:吉祥的日子。辰良:即良辰。
穆:恭敬肃穆。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上皇:即东皇太一。
珥: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
璆(qiú):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锵:象声词,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
瑶席:珍贵华美的席垫。瑶,美玉。玉瑱(zhèn):同“镇”,用玉做的压席器物。
盍(hé):同“合”,聚集在一起。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琼,赤色玉。
蕙:香草名,兰科植物。肴蒸:大块的肉。藉(jiè):垫底用的东西。
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
枹(fú):鼓槌。拊(fǔ):敲击。
安歌:歌声徐缓安详。
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声唱,气势浩荡。
灵:楚人称神、巫为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偃蹇:指舞姿优美的样子。姣服:美丽的服饰。
芳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繁会:众音汇成一片,指齐奏。
君:此处指东皇太一。 《九歌·东皇太一》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九歌·东皇太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重要诗歌作品。关于它的创作时间,古代学者和现代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

古代学者普遍认为,《九歌·东皇太一》的创作时间是在屈原放逐江南之时。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因忠于国家而被贵族排挤,最终被放逐到江南地区。在这段放逐期间,屈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其中就包括了《九歌·东皇太一》。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然而,现代研究者对于《九歌·东皇太一》的创作时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在屈原被放逐之前。他们的观点主要基于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和情感的分析。《九歌·东皇太一》中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欢乐祥和,这与屈原被放逐后的心境和环境并不相符。因此,现代研究者认为这首诗歌可能是在屈原还未被放逐时创作的,它展现了屈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古代学者还是现代研究者,对于《九歌·东皇太一》的创作时间的争议都使得这首诗歌更加神秘和引人入胜。它不仅是屈原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无论创作时间如何,这首诗歌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九歌·东皇太一》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九歌·东皇太一》是《九歌》的开篇之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在屈原时代,“太一”并不是神的称谓,而在“东皇太一”中,它不可能是神的称谓。然而,“东皇”与先秦时代的东——春对应,表明它是春神的指称。在没有更确凿的材料之前,“东皇太一”可以被理解为春神。而“太一”在这里的含义是始而又始,象征着起始与开端。

诗歌开篇,首先交代了祭祀的时间——因为是祭祀春神,所以时间应该在春天。选择春日的吉良时辰,人们准备恭敬地祭祀上皇——春神——东皇太一,让他愉悦地降临人间,给人间带来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抚摸着长剑上的玉珥,整饬好服饰,恭候春神的降临。开头四句简洁而明了地描写了祭祀的时间和祭祀者们对春神的恭敬和虔诚。

接着描述了祭祀所必备的祭品:瑶席、玉瑱,欢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诉人们,春神即将降临。整个祭祀气氛开始进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诗的尾声,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在此时降临了。“偃蹇兮姣服”描述了春神美妙动人的舞姿和外表,“芳菲菲兮满堂”则是春神带来的春天气息和氛围。欢迎和期盼的人们于是钟鼓齐奏、笙箫齐鸣,使欢乐气氛达到最高潮。最后一句“君欣欣兮乐康”,既描绘了春神安康欣喜的神态,也表达了祭祀者们对春神降临的欣喜心情。

整首诗篇幅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气氛热烈,给人一种既庄重又欢快的感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的敬重、欢迎和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九歌·东皇太一》赏析详情»

先秦诗人屈原的照片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是楚国贵族出身。屈原曾担任三闾大夫和左徒的职位,负责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

然而,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郢都。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使他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中投江自杀。据说,端午节就是他的忌日。

屈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被称为楚辞。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为“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担任过三闾大夫和左徒的职位。然而,楚国在公元前278年被秦国攻破,屈原因忧国忧民而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中自杀。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创造了楚辞这一独特的诗歌体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猜您喜欢

载驰

先秦 许穆夫人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代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

宋代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