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探梅》原文赏析

  • lín
    jiāng
    xiān
    ·
    tàn
    meí
  • [
    sòng
    dài
    ]
    xīn
  • lǎo
    huā
    xīn
    lǎn
    meí
    yóu
    rào
    jiāng
    cūn
    zhī
    xiān
    chūn
    gēng
    huā
    tài
    quán
    yǒu
    xuě
    jīng
    shén
  • shèng
    xiàng
    kōng
    shān
    cān
    xiù
    weí
    zhù
    qīng
    xīn
    zhú
    gēn
    liú
    shuǐ
    dài
    yún
    zuì
    zhōng
    hún
    guī
    yuè
    huáng
    hūn

原文: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相关标签:梅花惜花临江仙

译文及注释

译文:虽然老年人对花的珍惜之心已经减少,但仍然喜欢去江村寻找梅花。玉溪的梅花先开放,没有花儿柔媚娇艳的姿态,却展现出洁白雅淡的雪精神。

欣赏青山秀色已经觉得多余,只为了写下清新的词句来赞美梅花。竹林下的流水带走了水上的云。在酒醉中完全记不得,回家的路上月亮升起,天色渐渐黄昏。

注释:临江仙是一种词牌名,原本是唐代教坊曲,有五十八个字,上下两部分各有三个平韵字。
老去指的是人渐渐变老。心已懒表示情意已经减退。
一枝先破指的是春天梅花先开放。一枝指的是梅花。破表示绽开、开放。玉溪是一个水名,指的是江西的信江,信江在玉山县境内被称为玉溪。
花态度指的是花的柔媚姿态。态度表示姿态。
雪精神指的是像雪一样高洁的精神。
剩向表示尽向。餐秀色是形容山川秀丽,取后义。
渠是方言中的他,这里指的是梅花。著句清新表示写下清新的词句。
浑表示简直、全。 《临江仙·探梅》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稼轩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字,他在神宗淳熙九年至光宗绍熙三年期间,因为一些原因而辞去了官职,选择了隐居在江西北灵山下的带湖。根据邓广铭所著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这首《临江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创作的。

在这段时间里,稼轩过着闲散的生活,他居住在北灵山下的带湖,这里的环境十分幽静宜人。带湖四季变化明显,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稼轩亲身感受到了这里的十易寒暑。这种环境的变化也让他的心情起伏不定,思绪万千。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稼轩创作了《临江仙》这首词。这首词以临江仙为题,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美丽景色。稼轩通过词中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心情相结合,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稼轩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稼轩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临江仙·探梅》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咏梅词进行解读。词的主题是“爱梅”,通过描写梅花的幽姿和词人对梅花的钟情留连,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文章首先分析了词的开头两句:“老去惜花心已懒”和“爱梅犹绕江村”。前一句表达了年纪大了不再赏花的常态,但唯独对梅花情有独钟。后一句通过与其他花卉对比,突出了梅花的独特之处。接下来的三句写了所见梅花,其中“一枝先破玉溪春”表达了梅花打破春色闭锁的意象,“更无”两句则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强调了梅花的高洁可爱。

下片承接了“爱梅犹绕江村”句,描述了词人寻梅直至溪山深处的情景。其中“胜向空山餐秀色”引用了前人的诗句,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秀色的喜爱。接着的“竹根流水带溪云”描绘了梅花周围的景物,也是词人醉卧之境。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与梅花相遇的惬意和留连忘返的心情。

整篇赏析通过对词的逐句解读,分析了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词人通过描写梅花的高洁可爱和自己对梅花的钟情留连,展示了自己的情趣和人格。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词中雅俗之辨和志士与庸人之分的意味。整篇赏析既是对词的解读,也是对词人情感和思想的分析。 《临江仙·探梅》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宋代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代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宋代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