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秋风亭上,秋风轻轻吹过,拂过我的脸颊;我记得去年它曾经到过我的家。我抬头望着,这里的山河虽然与我家的不同,但人们的风情却很相似。成功的人已经离去,我感觉到秋天的气候变冷,团扇也被人抛弃了。夕阳如故,秋风依旧吹不停;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绩和遗迹已经消失殆尽。
一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写的《秋风辞》,真是一首优秀的诗篇,美妙的词句,可以称得上千古绝唱,至今人们仍在传诵它。怎么有人说那是模仿司马相如的章句呢?现在树叶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忧愁。朋友来信:“催我赶快回家,不要拖延,现在正是吃蒪羹鲈鱼美味的时候。”有谁会想到我,在这个秋夜凄凉的时候,独自对着孤灯,正在研读司马迁写的《史记》呢?
注释:袅袅:微风吹拂。
团扇:圆形的扇子。
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布九州,后来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
茂陵词:指汉武帝的《秋风辞》。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这里指汉武帝刘彻。
甚:真。风流:文采美,韵味浓。
解拟:能够比拟。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眇眇:远望的样子。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书报:来信说。
因循:拖延,延误。
蓴(chún)鲈:表达思乡之情、归隐之志。
太史公书:即司马迁的《史记》。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军事将领。他在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时,已经年过六十,担任知绍兴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的职务。在这个职位上,他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和安抚民众的工作。
秋风亭是辛弃疾在路上经过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可能是他巡视的范围之一,也可能是他在旅途中休息的地方。在这个秋天的日子里,辛弃疾在秋风亭停下来,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和风景的美丽。
在这个时候,辛弃疾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他已经年老,经历了许多战争和政治斗争,对于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秋天是一个象征着衰老和离别的季节,也让人不禁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和人生的起伏。
辛弃疾在秋风亭停下来,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和风景的美丽,他的心情也被这个季节所触动。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国家和家园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辛弃疾表达了对于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于国家和家园的深情厚意。这首诗也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军事将领的才华和情感。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创作背景详情»
这是作者对朋友们的回应,他表示自己已经看透了官场的虚妄和无奈,决定放弃功名利禄,回归平凡的生活。他用“鸿雁”、“孤云”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离去,表达了对朋友们的感激之情。最后一句“愿作一尘客,归隐在山水之间”则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篇文章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怀古之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时代的失望和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鉴赏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