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大宅》原文赏析

  • shāng
    zhái
  • [
    táng
    dài
    ]
    bái
  • shuí
    jiā
    jiǎ
    zhū
    mén
    dào
    biān
  • fēng
    zhōng
    gāo
    qiáng
    wài
    huí
    huán
  • leì
    leì
    liù
    táng
    dòng
    xiāng
    lián
    yán
  • táng
    feì
    bǎi
    wàn
    qīng
    yān
  • dòng
    fáng
    wēn
    qiě
    qīng
    hán
    shǔ
    néng
    gān
  • gāo
    táng
    qiě
    jiǒ
    zuò
    jiàn
    nán
    shān
  • rào
    láng
    téng
    jià
    jiā
    hóng
    yào
    lán
  • pān
    zhī
    zhaī
    yīng
    táo
    dài
    huā
    dān
  • zhǔ
    rén
    zhōng
    zuò
    shí
    zài
    weí
    guān
  • chú
    yǒu
    chòu
    bài
    ròu
    yǒu
    guàn
    xiǔ
    qián
  • shuí
    néng
    jiāng
    wèn
    ěr
    ròu
    jiān
  • qióng
    jiàn
    zhě
    rěn
    jiù
    hán
  • fèng
    shēn
    zhí
    bǎo
    qiān
    nián
  • jiàn
    jiā
    zhái
    jīn
    zuò
    fèng
    chéng
    yuán

原文: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相关标签:悲愤忧国忧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哪一家盖起了豪华的宅第?红漆的大门开在大道旁边。
高大的房屋梳齿般排列,高高的围墙在外面曲折回环。
六七处堂屋一座挨着一座,梁栋和屋檐相互联接伸延。
造一座这样的堂屋费钱上百万,那郁郁勃勃的气象上凌云烟。
幽深的内室冬暖夏凉,即使严寒酷暑也不能侵犯。
高大的堂屋宽敞亮爽,坐着、躺着,都可望到南山。
环绕走廊的是紫藤的藤架,台阶两旁有红芍药的花栏。
攀下树枝来采摘樱桃,带着花去移栽牡丹。
主人在这所华屋中安坐,一连十几年都做着大官。
厨房里有出不完的腐败肉,库房里有用不尽而绳串朽坏的钱。
啊,哪一个能传达我的意见?问一个问题,在你们一家人中间:
难道社会上没有贫穷卑贱的人?怎么能忍心不去救济饥寒。
为什么只图供养自己,就想保得住富贵千年?
你可曾见到昔日马家的住宅,如今已成为废弃的奉诚园!

注释:起:兴建。甲第:古代皇帝赐给臣子的住宅有甲乙等级之分,甲第是赐给封侯者住的。
栉(zhì)比:像木梳齿一样排列,多而密。
温且凊(qìng):冬天温暖而夏天清凉。凊,凉。
虚且迥(jiǒng):空旷而且深远,宽敞高爽之意。迥,远。
贯朽钱:钱积得很多,长期不用,以致串钱的绳子霉烂,故称贯朽钱。贯,串钱用的绳子。
将我语:传达我的话。将,有传达、转告的意思。
奉诚园:原是唐代中兴名将马燧的园苑,在长安安邑坊内。 《伤大宅》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刺诗。当时,白居易正处于政治思想情绪高涨的状态,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现象感到深深的不满和愤慨,于是创作了这组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组诗作中的第三首《秦中吟十首》是其中之一。白居易以秦中为背景,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讽刺和批评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他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当时官场的丑陋和贪婪,以及人们的苦难和无奈。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愤怒和不满,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触动和思考。

这组诗作的创作背景是唐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当时,唐朝的统治者宪宗对政治失去了兴趣,他更加关注享乐和个人私利,导致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白居易作为一位官员,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对这种现象感到极度的愤怒和失望,于是决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呼吁。

《秦中吟十首》这组诗作的创作背景也与白居易个人的经历和思想有关。白居易曾经历过官场的挫折和打击,他深知官场的黑暗和残酷。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反思,呼吁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总之,白居易在政治思想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创作了《秦中吟十首》这组讽刺诗。他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和愤慨,同时也希望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呼吁社会的改变。这组诗作的创作背景既与唐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有关,也与白居易个人的经历和思想紧密相连。 《伤大宅》创作背景详情»

简析

《伤宅》是一首揭露和抨击豪门显贵奢侈之风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权贵们豪华宅第及豪奢生活的描绘,作者无情地揭示了他们的奢侈行为对百姓造成的灾难。在唐代中叶,达官贵人们动辄大兴土木,营造园第,这种行为使百姓受到了极大的困扰。作者对此进行了讽刺,认为兴建豪宅的钱最好用于救济贫民,因为宅地与荣耀的不朽是不可能的。整首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表达了作者悲愤沉郁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中唐时期整个统治阶层享乐腐化、不思进取的社会现实。通过这首诗,作者呼吁社会上层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关注民生,而不是沉迷于奢华和享乐。 《伤大宅》简析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劳停驿

宋代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咏雪 / 咏雪联句

南北朝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天净沙·冬

元代 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