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
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
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
回首观望方才纵横驰骋之处,傍晚的云层已与大地连成一片。
注释:诗题一作《猎骑》。宋人郭茂倩摘前四句编入《乐府诗集·近代曲辞》,题作《戎浑》。按:唐人姚合《玄极集》及韦庄《又玄集》均以此诗为王维作。猎,狩猎。
劲:强劲。
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使用动物的角、筋等材料制作的传统复合弓。
渭(wèi)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鹰:指猎鹰。
眼疾:目光敏锐。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
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射雕处:借射雕处表达对将军的赞美。雕:猛禽,飞得快,难以射中;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此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
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观猎》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这首诗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具体的创作时间已不可考。然而,从诗中的描写和意境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将军打猎的诗。
在古代,将军是国家的重要军事统帅,他们通常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勇敢的战斗精神。然而,除了战争和军事之外,将军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和休闲活动。打猎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活动,它不仅可以锻炼将军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展示他们的勇武和技艺。
这首诗以将军打猎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将军在狩猎过程中的英勇和豪情。诗中可能描绘了将军骑着马匹,手持弓箭,穿越山林和草原的场景。将军的目光锐利而坚定,他追逐猎物,展现出了他的决心和毅力。
诗中的景色也是十分壮丽的,山川和草木在将军的驰骋下迅速闪过。这些景色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还与将军的英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将军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王维早期的作品之一,描写了将军打猎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诗人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和豪情,以及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将军的勇武和技艺,还表达了对将军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观猎》创作背景详情»
抒情,写出猎归的情景。王维在颈联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猎归的平静与猎时的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展示了猎归的美好。
首联中的“风劲角弓鸣”一句,通过描写风声与弓声的相应,生动地表现了猎者的紧张与激动。而在颈联中,王维则以平静的笔触描绘了猎归的场景:“猎后归,猎归后,渭城已是春草绿。”这里的“猎后归”与“猎归后”形成了对比,表现了猎归后的宁静与平和。而“渭城已是春草绿”则展示了猎归后的春意盎然,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猎与猎归的描写,展示了猎者的英勇与决绝,同时也表现了猎归后的宁静与温暖。王维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准的词语选择,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的表达。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狩猎图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观猎》鉴赏详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