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原文赏析

  • yǒng
  • [
    táng
    dài
    ]
    bái
  • xīn
    shuāng
    zhù
    qīng
    jiāo
    xīn
    zhé
    bài
    qīng
  • nài
    hán
    weí
    yǒu
    dōng
    jīn
    chū
    kaī
    xiǎo
    gēng
    qīng

原文: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相关标签:咏物菊花品格寓人言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注释:金粟:黄色的花蕊。 《咏菊》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描述了一幅初降霜的景象。在严寒的天气中,芭蕉和荷花都无法承受住寒冷,或者折断,或者歪斜。然而,只有篱笆边的菊花依然傲然挺立,金黄色的花蕊初开,给清晨增添了一丝清香。

夜晚的寒霜使本来残破的芭蕉和荷叶看起来更加凄凉。而菊花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更加艳丽。诗人通过对比芭蕉和荷叶的残败与菊花的清绝耐寒,赞赏了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耐寒傲冷、逸清香和亮霜景,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志向和品格。诗人借用菊花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和追求高尚品质的心态。菊花在严寒中依然傲然挺立,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整首诗以菊花为象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坚韧品格的赞美。 《咏菊》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野菊

宋代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野菊

唐代 王建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宋代 吴文英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霜著处,微红湿。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