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孙·春暮》原文赏析

  • yuàn
    wáng
    sūn
    ·
    chūn
  • [
    sòng
    dài
    ]
    qīng
    zhào
  • chūn
    wǎn
    chóng
    mén
    shēn
    yuàn
    cǎo
    绿
    jiē
    qián
    tiān
    yàn
    duàn
    lóu
    shàng
    yuǎn
    xìn
    shuí
    zhuàn
    hèn
    mián
    mián
  • duō
    qíng
    shì
    duō
    zhān
    nán
    pīn
    shè
    yòu
    shì
    hán
    shí
    qiū
    qiān
    xiàng
    rén
    jìng
    jiǎo
    yuè
    chū
    xié
    jìn
    huā

原文: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相关标签:伤春思妇抒情怨王孙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京城的暮春时节,在重重门庭、深深院落中,阶前绿草茂盛,黄昏的天空,看不见大雁的踪影。站在楼上等待消息,却一无所获,心中的怨恨无尽。

多情的人常常有很多烦恼,想念却又难以割舍,转眼间寒食节又到了。夜深人静,秋千空荡,巷陌寂寂,皎月初斜,洁白的梨花沉浸在银色的月光里。

注释:怨王孙:词牌名,有多种形式。根据《词谱》,此调以秦观同名单调词为正体。此词为变格,双调五十三字。

帝里:犹帝乡、帝京,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京城。这里指东京汴梁。

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

拚(pàn)舍:割舍,舍弃。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梨花:此处为见梨花思远人之意。梨,谐音“离”。 《怨王孙·春暮》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李清照在婚后作于汴京的一首词。这首词可能与她同时创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有关。故事发生在暮春时节,当时赵明诚出游却没有归来,留下李清照独自幽居。在这个背景下,李清照创作了这首词。 《怨王孙·春暮》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寒食是一个寒冷的节日,寓意着离别和思念。词人在这个时刻感受到了丈夫的离去和自己的孤独,心中的痛苦和思念更加深刻。



最后一段“秋千外面,空闺人静,月上梨花,共影成双”是整首词的高潮部分。秋千是一种象征着欢乐和快乐的物品,而此时却无人问津,空闺人静。月亮升起,照耀着梨花,也照耀着大地,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影子。这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传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词通过对春暮时节的描写和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刻画,展现了少妇独处深闺的形象和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词人通过描写庭院的景物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将读者带入了她的世界,感受到了她的孤独和痛苦。整首词以寂寞和思念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和矛盾,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共鸣。

《怨王孙·春暮》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照片
李清照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

猜您喜欢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宋代 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钓台 / 夜发严滩

宋代 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长寿乐·南昌生日

宋代 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