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险峻的古垒旁,在辽阔的平川上,打猎习武。身背弓箭,臂挥雄鹰,手缚猛虎。直至暮色苍茫,笳声四起,才猎罢归来,野营帐幕的青毡上早已落满了厚厚的雪花。喝罢了酒,挥笔疾书,那龙飞凤舞的草书,墨迹淋漓,落在了纸上。人们也许是错误地赞许我,是一个既有诗情,又有将略的超群人才。
为什么偏要我离开南郑前线南来成都呢,是为了逛重阳节的药市,看元宵节的灯山吗?每当繁花盛开的时候,在那万人游乐的地方,我也斜戴着帽子,提着马鞭,任马儿漫走。每当听歌观舞,酒酣耳热的时候,我会想到过去的军旅生活而感慨万千,不知不觉中泪洒酒樽前。请千万记住,杀敌报国,建功封侯的大事是要自己去奋斗的,我就不信这都是由上天来安排的。
注释:汉宫春:词牌名。
南郑:地名,即今陕西省汉中市,地处川陕要冲,自古为军事重镇。
截虎:陆游在汉中时有过射虎的故事。
野帐、青毡:均指野外的帐幕。
淋漓醉墨:乘着酒兴落笔,写得淋漓尽致。
龙蛇:笔势飞舞的样子。蛮笺(jiān):古时四川产的彩色笺纸。
许:推许、赞许。
诗情将略:作诗的才能,用兵作战的谋略。
灯山: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
欹(qī)帽垂鞭:帽子歪戴着,骑马缓行不用鞭打,形容闲散逍遥。敧帽:指歪戴着帽子。欹:歪戴。
不信由天:不相信要由天意来决定。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春陆游在成都时所作。当时的陆游已经四十九岁。在乾道八年(1172年)冬天,陆游被改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他从南郑行抵达成都,已经是年底。题目说是初来,词中写到元夕观灯、花时游乐等等,应该是乾道九年(1173年)春天。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创作背景详情»
《南郑行》是陆游的一首词作,通过对南郑从军生活和成都繁华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抗金意愿的坚定和对当时朝廷政治的不满。
上片描绘了南郑从军时的生活,作者回忆起在河滩上捕捉猛虎、驯养鹰隼的壮丽场景,感叹其令人振奋和爽快。陆游在其他诗作中也经常提到南郑从军时的生活,表达了对这段经历的珍视和回味之情。同时,他也想到了晚归野帐时的情景,雪花飞舞中写下了气壮河山的诗篇,展现了作者豪迈的情感和激情。然而,成都之行打破了词人的壮美梦境,将他的抗金意愿置于冷宫之中。词中的“人误许”三字表达了对朝廷压抑主战派和埋没人才的愤怒控诉。
下片与上片形成鲜明对照。在繁华的成都,人们沉醉于药市灯山和百花如锦的景象中,然而在词人的心中,这些只能换来悲伤的流涕。词中的“何事又作南来”一问,蕴含着词人对当时社会的悲愤之情。词人面对城市文明时感到更加心酪,因为人们已经忘记了故土仍在异族手中,往日的战场场面已被现实所取代。
然而,词人并没有沉浸于悲愤之中,而是坚定地回答:“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这体现了陆游大量诗篇中反复强调的人定胜天思想。词人心中仍然怀有重上抗金前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这表明词人的意志并没有因环境的变化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
整首词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南郑从军生活和成都繁华景象之间的鲜明对照,表达了词人对抗金意愿的坚定和对朝廷政治的不满。词中的艺术特色在于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通过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来展现词人的思想和意志。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赏析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