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五首·其一》原文赏析

  • shū
    fèn
    shǒu
    ·
  • [
    sòng
    dài
    ]
    yóu
  • zǎo
    suì
    zhī
    shì
    shì
    jiān
    zhōng
    yuán
    beǐ
    wàng
    shān
  • lóu
    chuán
    xuě
    guā
    zhōu
    tiě
    qiū
    fēng
    sàn
    guān
  • sài
    shàng
    cháng
    chéng
    kōng
    jìng
    zhōng
    shuaī
    bìn
    xiān
    bān
  • chū
    shī
    biǎo
    zhēn
    míng
    shì
    qiān
    zài
    shuí
    kān
    zhòng
    jiān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爱国忆旧忧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注释:
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书愤五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的春天,地点是诗人陆游的家乡山阴。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岁了,这个年纪对于他来说已经是时不待我的年龄了。然而,他却被贬谪,罢官已经有六年了,现在只能在故乡无所事事地度日。

陆游想到了山河破碎、国家动荡的局面,感叹于世事的艰难。他深感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也就是说像他这样的士人没有地方施展忠诚之心。因此,他内心充满了郁愤之情,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宣泄。 《书愤五首·其一》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陆游在南郑任职期间,曾多次奔赴大散关进行抵抗金兵的战斗。这两个地方都成为了陆游壮志未酬的象征,他在这里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努力,但最终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抗金复国的理想。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两句写陆游晚年的生活状态,他已经年老,退隐江湖,过着渔樵的生活。但即使如此,他仍然对国家的命运关注不断,对时事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他习惯于在江渚上观赏秋月和春风,这也可以理解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两句写陆游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他们一起喝着浊酒,畅谈古今的事情。这里的“古今多少事”可以理解为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起伏,而他们将这些事情都化为笑谈,表现出他们豁达乐观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陆游的经历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复杂内心世界。他有着壮志未酬的悲愤,但并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以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命运的不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使得陆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书愤五首·其一》赏析详情»

艺术特色

这篇诗作展现了年轻时的认识和志向,以及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愤慨和对恢复中原的渴望。诗人通过比喻山的高大和凝重来表达自己年轻时的豪气和坚定的志向。接着,诗人追忆金朝时的英雄,虽然没有动词,但通过描绘激烈的战斗场面和高昂的战斗情绪,鼓舞人心。通过对比现实状况,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诗人自比为万里长城,希望成为一个抗敌的英雄,但壮志未酬,已经年老,表达了对投降派的愤慨。最后,诗人赞扬诸葛亮,叹息朝廷中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的人,表达了对朝廷不思恢复中原的气愤。整篇诗作没有直接使用愤怒的词语,但通过描写和比喻,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永远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书愤五首·其一》艺术特色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陆游在家乡山阴时所作,描绘了他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诗中的前四句通过颔联的形式,巧妙地表现了“气如山”的画面,展现了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这两句诗不使用动词,却能完整地表达出诗人的豪放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接下来的四句诗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北望中原,怀揣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却没想到杀敌报国之路竟如此艰难。他曾以为自己无私地倾力报国,但却屡遭罢黜,遭受了多少郁愤之苦。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慕和对自己爱国热情的坚持。诸葛亮虽然出师有名,但终归名满天下,千年后谁能与他相比?诗人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自己的抱负。

整首诗充满了愤怒之情,每一句都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之心。诗人以愤怒为诗,使整首诗充满了愤怒的情绪。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功业的追求。 《书愤五首·其一》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陆游的照片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猜您喜欢

别云间

明代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宋代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宋代 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