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高高的宫门和楼阁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桃李技叶茂密,柳絮随风飞舞。
皇宫里钟声稀疏,官舍中办公的官吏已经很少,门下省里只听见鸟鸣。
早晨步入金殿时玉佩摇晃,夜晚捧着皇帝的诏书拜别宫门。
想勉强跟着您一同进退,无奈我已衰老,会因病卧床而解下我这身官袍。
注释:郭给事:郭承嘏,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
洞门:指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
霭余辉:遮蔽住落日的光辉。
阴阴:枝叶茂密的样子。
禁里:禁中,即皇宫中。
省:指唐门下省。
玉佩:官员身上佩带的玉石饰物。
趋:小步而行。
奉:“捧”的本字。
天书:皇帝的诏书。
拜琐闱:指毕恭毕敬地离开宫门。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
强:勉强。
从君:喻在朝做官。
无那:无奈。
卧病:生病卧床。
解朝衣:喻不再做官。
《酬郭给事》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作品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而著称。在晚年,王维的诗歌创作更加成熟和深入,他的作品也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郭某是当时的一位重要官员,担任给事中一职。他在政务上表现出色,深受朝廷的赏识和信任。王维对郭某的才华和品德非常欣赏,认为他是一个有着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的人。
为了表达对郭某的敬意和赞赏,王维决定写一首酬赠诗赠送给他。这首诗既是对郭某的赞美,也是对他们之间友谊的表达。王维希望通过这首诗,能够让郭某感受到他的深情厚意,并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了解。
在这首酬赠诗中,王维运用了他独特的诗歌语言和艺术手法,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对山水、花草、鸟兽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展现了他对生命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这首酬赠诗不仅是王维对郭某的赞美,也是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体现。通过这首诗,王维希望能够与郭某分享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这也是王维晚年创作的一部分,展现了他成熟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酬郭给事》创作背景详情»
共有许多人,人声嘈杂,繁忙不堪。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能听到啼鸟的声音,可见郭给事所在的省中人员稀少,工作轻松。这也暗示了郭给事的廉洁清正,不与他人纷争,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和宁静。
尾联“山衔落日浸寒流,水隐春风动碧洲”是写郭给事的退隐之志。这两句以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山衔落日,意味着郭给事已经到了人生的黄昏时期,而寒流则象征着他内心的冷淡和淡泊。水隐春风,是指他隐居之后,不再受到世俗的纷扰,能够享受到自由自在的生活。碧洲则是一个寓意深远的词语,它代表着郭给事的心灵净土,也象征着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郭给事的显达地位、清廉闲静以及退隐之志。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作更加生动有趣。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郭给事的赞美,也是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
《酬郭给事》赏析详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