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玉壶冰 / 赋得清如玉壶冰》原文赏析

  • qīng
    bīng
    /
    qīng
    bīng
  • [
    táng
    dài
    ]
    wáng
    weí
  • yòng
    hǎo
    piān
    bīng
  • weì
    gòng
    xiāo
    dān
    hái
    tóng
    zhào
    shū
  • bào
    míng
    zhōng
    yǐn
    hán
    jìng
    wài
  • tíng
    shuāng
    guāng
    yán
    yuè
  • xiǎo
    líng
    feī
    què
    jìng
    xiāo
    yìng
    yíng
    shū
  • ruò
    xiàng
    jūn
    qīng
    xīn
    shàng

原文: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相关标签:咏物赞美玉壶冰

译文及注释

译文:玉壶有什么作用,偏许素冰放在里边。
让冰不在日下融化,还同照绮彩窗户。
透明得中间能看清,从外看怀疑是虚无的。
冰气像庭中霜累积,光胜过台阶边的光亮。
早晨照凌飞鹊镜,晚上映射聚萤书。
如果与您比起来,清心还不如您呢。

注释:清如玉壶冰:京兆府试试题。
何用:为什么。素冰:洁白的冰。
销丹日:指冰在赤日下融化。
绮(qǐ)疏:窗户上雕刻的花纹,也指刻有花纹的窗户。
言:料,知。砌(qì):台阶的边沿。
飞鹊镜:古镜的一种,传说可以照见妻子之心。
宵:夜晚。聚萤书:
夫君:以称友朋,此指玉壶冰。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玉壶(yù hú):指玉制的容器。
素冰(sù bīng):洁白的冰。
销丹日(xiāo dān rì):冰在炎热的太阳下融化。
绮疏(qǐ shū):雕刻精美的窗户。
言(yán):料,知。
砌(qì):台阶的边沿。
飞鹊镜(fēi què jìng):古代传说中可以照见妻子内心的镜子。
宵(xiāo):夜晚。
聚萤书(jù yíng shū):夜晚映射出的萤火虫的光亮。
夫君(fū jūn):以称友朋,此指玉壶冰。 《清如玉壶冰 / 赋得清如玉壶冰》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王维在长安应京兆府试时创作了这首诗。当时王维年仅十九岁,正值青春年华。这首诗被编入《文苑英华》卷一八六的“省试”诗集中。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京兆府试的试题,题目为“清如玉壶冰”。京兆府试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部分,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参加京兆府试的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文学造诣。

王维在这次考试中,面对题目“清如玉壶冰”,他用敏锐的思维和独特的文学才华,创作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对冰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清澈纯净之美的追求和向往。王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冰壶的清澈透明,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冰壶中的清凉和纯洁。

这首诗展示了王维早期的文学才华和对美的独特感悟。虽然他当时只有十九岁,但他的作品已经展现出了成熟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也为他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他成为唐代文学巨匠的重要里程碑。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王维在唐玄宗开元七年参加京兆府试时所作。这是他年少时期的作品,展示了他早期的文学才华和对美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也成为了他后来文学创作的重要里程碑,为他成为唐代文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清如玉壶冰 / 赋得清如玉壶冰》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玉壶冰》是一首试律诗,主题是状物之作。诗中描绘了玉壶中的冰,以及冰的特点和功用。诗人王维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清高坚贞气节的向往。

诗的开头以设问的形式引入,通过破碎的玉壶和素冰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冰的清澈和纯洁。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冰的明亮和净化的作用,点出了冰的功用。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冰的光亮和与其他光源的对比,强调了冰的亮丽和独特性。最后一联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冰的清高坚贞气节,表达了诗人对冰的倾慕。

整首诗中,玉壶冰被诗人寄托为“世间真情”的象征,是对早已令人绝望的真情的呼唤。诗中展现了玉壶冰的高洁品质和清高坚贞气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品质的向往和推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玉壶冰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清高坚贞气节的向往和呼唤。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使诗意更加生动和深远。这首诗堪称试律诗中的佳作,展现了王维的才华和情感。 《清如玉壶冰 / 赋得清如玉壶冰》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

猜您喜欢

漆园

唐代 王维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代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报 一作:送)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唐代 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