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心中的忧愁也越发无法消散。整天被困在深宅大院里,曲折的屏风后面,这些日子里,风雨交加,我的心情异常阴郁。
雨过天晴之后,篱笆那边的菊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人们说今天是重阳节,回首看着那凋零的秋云和秋叶,黄昏时分,我不禁感慨万千。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的词牌。这首词有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四句用仄韵,后四句用平韵。
将愁:长久的忧愁。将:表示长久的意思。
六曲屏山:曲折的屏风。
重阳:重阳佳节。
凉云:阴凉的云。南朝齐朝的谢朓在《七夕赋》中写道:“朱光既夕,凉云始浮。”
《清平乐·将愁不去》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围绕着容若的一首词展开。然而,关于这首词是否为一个女子所做,我们无从得知。或许这首词根本就不是容若为任何人写的,而只是他在重阳之时,回忆起往昔,感怀往事的作品。
容若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的身份和背景并不为人所知。他的词作以其深情和细腻而闻名,但关于他的个人生活和情感经历却鲜有传闻。因此,对于这首词的背景和写作目的,我们只能进行推测。
或许,这首词是容若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所写。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眺,祭拜祖先,同时也是一个回忆过去、感怀往事的时刻。容若或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被往事所触动,情感泛滥,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可能是容若对往昔的回忆和感怀。也许他回忆起了过去的爱情,或是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无论是哪一种情感,容若都将其化为文字,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然而,我们也不能排除这首词是容若为某个特定的女子所写的可能性。也许这个女子是容若曾经的恋人,或是他心中的理想之人。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首词都是容若对这个女子的深情表达。
总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仍然是一个谜。我们无法确定它是为一个女子所写,还是容若在重阳之时,回忆往事的作品。然而,无论背后的故事如何,这首词都展现了容若深情细腻的一面,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情感世界。
《清平乐·将愁不去》创作背景详情»
节。”这句话是纳兰在词中表达对于重阳节的感慨。在雨过天晴之后,菊花绽放出芬芳,而今天正是重阳节。这句话中的“雨晴篱菊初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暗示了纳兰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人言此日重阳节”则表达了人们对于重阳节的普遍认知和庆祝。
接下来的一句“回望天边那阴云和暮色中的树叶,不由产生无限的思绪。”展示了纳兰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他回望远方的天空,看到阴云和暮色中的树叶,不禁让他产生了无限的思绪。这句话中的“阴云和暮色中的树叶”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而纳兰的思绪则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庭院的愁闷和纳兰内心的烦恼,表达了对于重阳节的感慨和对于人生的思考。纳兰直接而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没有掩饰和隐藏,使词中的情感更加真实和直接。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使得纳兰的词更加有魅力,无人能够替代。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纳兰的内心感受,展示了纳兰对于重阳节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清平乐·将愁不去》赏析详情»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