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原文赏析

  • mán
    ·
    lán
    fēng
    cuī
    hán
    shí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lán
    fēng
    cuī
    hán
    shí
    yīng
    táo
    huā
    láng
    gāng
    bìng
    xiāng
    suǒ
    chuāng
    xūn
    xiù
  • huà
    meí
    fán
    bàn
    yāng
    liú
    yīng
    huàn
    bàn
    shǎng
    shì
    kaī
    lián
    jiāo
    duō
    zhí
    xián

原文: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相关标签:寒食节写景女子感伤菩萨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吹不停,浓云阴沉,雨时断时续,寒食节马上要来临了。昨夜风将樱桃吹得凌乱不堪。雨天阴冷潮湿,我也小病刚好,是该用炉子烘烤衣物了。
我想去唤女伴麻烦她来替我画眉,但又懒得动身,多么希望黄莺给捎个信儿。迟疑半晌才打开梳妆盒,镜中的容貌虽然娇艳,但还是嫌自己不够美丽。

注释:
1、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阙两仄韵转两平韵。本篇守谱用四部韵,两仄两平相间,句句皆叶,两句一换。
2、阑风伏雨:指风雨不止。
3、寒食:寒食节。旧俗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当此节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4、狠藉:指樱桃花败落。
5、锁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子。
6、薰绣衣:用香料薰华丽的衣物。
7、央及:请求、恳求。
8、流莺:啼莺,以其啼鸣婉转,故云。
9、半响:许久、好久。
10、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
11、自嫌:自己对自己不满。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在寒食节时的观察和联想,从而创作了一首词。在这个故事中,词人注意到一位女子在病后表现出喜悲交集的情绪,这激发了他的灵感。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上下两片进行解读。上片以狼藉满地的樱桃花为引子,描写了思妇因春愁而感到寂寞和多病的心情。她将飘零的春花与自己的身体状况相比,感到它们都是“刚与病相宜”。她无法排遣这种思绪,只能关起窗户,让自己沉浸在寂寞中。这句“琐窗薰绣衣”表达了她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给人以凄婉、含蓄的感觉。

下片则写到这位少妇越是思念丈夫,越无法忍受寂寥,于是她强迫自己打扮起来。她想起了丈夫在家时的乐趣,但现在为她画眉的人却远在他乡,她只能“烦女伴”了。诗中的“画眉”典出“张敞匦眉”,意味着她需要侍女莺儿来帮她画眉。接着,诗人用“半饷试开奁”这个细微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她急切地想打扮得美丽动人,却又害怕镜中的自己是憔悴多愁的模样,所以犹豫了一会儿才打开镜匣。然而,她发现镜中的自己是柔弱娇美的,暗自欣喜。但随即她又想到丈夫不在身边,为谁梳妆呢?于是她感到更加寂寞,甚至嫌弃自己“娇多”。刚才的兴致一下子被扫尽,她的心再次变得冷漠。

整篇赏析通过描写思妇的心理变化,展现了她在丈夫远离时的寂寞和思念之情。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思妇内心的复杂和矛盾,引发人们对于爱情和离别的思考。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七夕二首·其二

清代 德容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代 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二首

清代 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只看 一作:试看)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