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之人,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
无所事事的时候感觉一日长似一年,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
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
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注释:
欲:欲望。 驱:赶逐。
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休:此处作“忘了”解。
井梧:水井边的梧桐树。
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秋思》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历史人物秦桧的经历和职位变迁。秦桧是绍兴中应礼部试的第一名,但由于他的孙子秦埙居中应礼部试第二名,秦桧感到愤怒。由于这个原因,秦桧和他的孙子一起被黜落。秦桧后来去世,他的职位从最初的福州宁德薄开始,逐渐升迁至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在宋孝宗时期,秦桧被赐予进士出身的身份,并经历了一系列官职的起伏,最终官至宝章阁待制致仕。晚年,秦桧回到了他的家乡居住。 《秋思》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针对一首描写秋日所感的诗进行分析。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向往闲适生活却不能闲居的心情,展现了内心的矛盾和郁闷。
首先,诗人赞美了沙鸥的闲逸,但却表示闲时度日如年。这表明诗人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又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无法享受闲暇时光。
其次,诗人提到了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却被砧杵声所触动,见到梧桐叶落又想起故园之秋。这表明诗人虽然想要放松心情,但仍然被外界的声音和景物所影响,无法完全摆脱思乡之情。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想要放眼远望,却没有楼可登。这句话暗示了诗人的心境,他渴望远离尘嚣,但却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整首诗中,诗人的内心矛盾和郁闷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渴望闲适自在的生活,但却被时间的流逝和外界的干扰所困扰。这种矛盾和无奈的心情使得诗人更加郁闷,无法得到真正的宁静和满足。
《秋思》赏析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