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二绝》原文赏析

  • chí
    shàng
    èr
    jué
  • [
    táng
    dài
    ]
    bái
  • shān
    sēng
    duì
    zuò
    shàng
    zhú
    yīn
    qīng
  • yìng
    zhú
    rén
    jiàn
    shí
    wén
    xià
    shēng
    xiǎo
    chēng
    xiǎo
    tǐng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 jiě
    zàng
    zōng
    píng
    dào
    kaī

原文: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相关标签:叙事写人对弈采莲闲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
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
对棋:相对下棋。
下子:放下棋子。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池上二绝》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大和九年(835年)时的情景。当时,白居易担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有一天,他在池边游玩时,偶然目睹了一幕有趣的景象,山僧正在下棋,而小娃则在船上撑船。这一景象给了白居易灵感,他随即创作了这组诗。 《池上二绝》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白居易的两首诗《山僧对棋》和《池上二绝》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首先,赏析提到《山僧对棋》这首诗通过描写山僧在竹阴下下棋的情景,展现了深山僧人与世无争的心态。诗中没有直接描写人物,而是通过隐喻和意象来表达,使整首诗显得清幽无比。尤其是最后一句“时闻下子声”,烘托了真正的宁静,给人一种天籁音乐的感觉。

其次,赏析提到《池上二绝》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淘气可爱的形象。诗中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了一幅采莲图。诗人以通俗风格将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富有韵味。

最后,赏析指出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而他的小品诗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白居易的两首诗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突出了诗中的情景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诗人的写作风格。 《池上二绝》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放言五首·其一

唐代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琴茶

唐代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舟中读元九诗

唐代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