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妓二首》原文赏析

  • tóng
    què
    èr
    shǒu
  • [
    táng
    dài
    ]
    wáng
  • jīn
    fèng
    lín
    tóng
    què
    zhāng
    wàng
    chéng
  • jūn
    wáng
    chù
    suǒ
    tái
    xiè
    ruò
    píng
    shēng
  • fēn
    jiù
    liáng
    yǎn
    weì
    qīng
  • 西
    líng
    sōng
    lěng
    shuí
    jiàn
    luó
    qíng
    qiè
    běn
    shēn
    gōng
    céng
    chéng
    jiǔ
    chóng
  • jūn
    wáng
    huān
    jìn
    weí
    shuí
    róng
  • jǐn
    qīn
    luó
    shuí
    zài
    féng
  • gāo
    tái
    西
    beǐ
    wàng
    liú
    xiàng
    qīng
    sōng

原文: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相关标签:写人同情怀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凤台紧挨着铜雀台,邺城面对着浊漳河。
君王已死,现在没有地方可寻了,而这里的亭台楼榭却依旧是那个样子。
当年的歌舞席和那未倾倒的歌梁还有什么用呢?
西陵里的松树槚树那样苍冷,谁明了铜雀妓的愁情?

我本是铜雀合上的乐妓,幽闭在一层又一层的深宫中。
君王死了欢爱已尽,现在为谁打扮为谁歌舞呢?
锦缎的被子懒得再叠,绫罗的衣服也不再缝制了。
由这高高的铜雀台上望西陵,不由得使人对着墓前的青松流下了泪水。

注释:
铜雀妓:原指曹操的歌舞伎,后成为古乐府曲调名,也叫《铜雀台》。铜雀,原名榭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建造,台上有铜铸大雀。据《邺都故事》记载,曹操命其子将其葬在邺之西岗,妾妓都住在铜雀台上,早晚设酒食祭奠,每月初一、十五在灵帐前奏乐祭礼,诸子也经常登台瞻望西陵墓田。
金凤:台榭名,疑为“金虎台”之误。
漳河:浊漳河,在当时河北道相州邺城北面。
君王:指曹操,曹操曾受封魏王,死后追为武帝。
台榭:土高者为台,有木者为榭。平生:往常。
何就:能成什么事?也就是有什么用处的意思。
歌梁:《列子》有这样一段记载:古歌女韩娥到了齐国雍门,以卖唱混饭吃。后来她离开了雍门,可是人们感觉到她的歌声还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歌梁”出于这一故事。这里实指舞庭。俨然:庄严的样子。
西陵:指曹操的墓地。松槚(jiǎ):松树与槚树,这两种树常栽植于墓前。
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代指铜雀妓。
妾:铜雀妓自称的谦词。深宫:指铜雀台。
层城:指深宫。九重:九层,形容宫殿之深邃。
锦衾(qīn):锦缎的被子。襞(bì):折叠。
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铜雀妓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铜雀妓》诗是一首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作者在一次从洛阳去冀州游玩的途中,经过了铜雀台,看到了那里的陈迹,这让他产生了盛衰之感。因此,他决定创作了《铜雀妓二首》这首诗。 《铜雀妓二首》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铜雀妓二首》是王勃创作的一首乐府诗,通过描写歌妓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她们的同情和不平。诗中以歌妓的口吻开头,感叹自己被幽禁于深宫的不幸身世,营造出沉郁悲凉的氛围。诗人描写了铜雀台的高大和重重宫门,表现了歌妓们在深宫中缺乏自由的痛苦。诗中的颔联“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进一步揭示了歌妓内心的孤寂。她们曾经用自己的姿色和技艺来娱乐君王,博取君王的欢心,然而现在连这样的机会也已经结束了。曹操去世后,她们仍然按照他的遗命,在每月十五为他的“魂灵”歌舞,这更加令人悲伤。君王甚至在死后仍然操纵着她们的命运,她们只能终老于宫中,永远无法见到天日,这其中的悲苦可想而知。诗中的颈联“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表达了歌妓们没有任何希望的心情,她们心灰意懒,再也不愿折叠华贵的被褥,也不愿再缝制绫罗的衣裙。诗中的尾联“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承接了前文的意境,表达了歌妓们的无尽悲伤。她们站在高耸入云的铜雀台上,眺望远方的西陵,眼中只有苍松翠柏,不禁泪流满面。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歌妓们的悲惨命运,引发人们对她们的同情和思考。 《铜雀妓二首》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王勃的照片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是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子安,出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在诗歌创作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此外,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时之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滕王阁序》等。

然而,王勃的生命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结束了。当时他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时溺水而死。这个意外的悲剧使得王勃的才华和潜力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焚书坑

唐代 罗隐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上洛桥

唐代 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念奴娇·周瑜宅

清代 郑燮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读书

宋代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代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