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即使没有那五亩田园,归乡隐居的志向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人民的黎明。
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个字小得像蝇头一样的文字。
注释:归志:归家隐居的志向。
宁无:难道没有。
元元:指人民。
课:诗中作阅读解。
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读书》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陆游五十三岁时所作,当时是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作者到达成都。夜晚,他独自一人读书,发现自己的眼神已经不如以前那样明亮。然而,尽管如此,他仍然心系天下黎民百姓,对他们的疾苦和困境感同身受。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反映了陆游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他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读书》创作背景详情»
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诗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都非常生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对人民的关怀之情。整首诗既平实又深刻,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读书》赏析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