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年轻时我曾听说陆游的事迹,如今我居住在边城,面容憔悴,心中充满忧愁。我依然穿着青衫,官职是八品,早已白发苍苍,离开剑阁已经很久了。古堡上的旌旗在秋天变得暗淡无光,深夜里传来刁斗的声音震动着城楼。我怀揣着壮志,虽然失去了领土,但这份心意从未消逝,醉醺醺的梦中,我听到军乐奏响,出征胡人的战鼓声。
注释:憔悴:形容忧愁的样子。
鹓行:指朝廷官员的行列。
剑外:唐代人称剑阁以南的蜀中地区为剑外。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
檀槽:用檀木制作的弦乐器上的格子,这里指代军乐。
《醉中感怀》译文及注释详情»
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陆游四十九岁,担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并兼任蜀州通判。在他从蜀州返回成都的途中,他夜宿在驿站,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启发,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陆游在途中的一次夜宿。夜晚的驿站环境给了他灵感,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寂静。在这个安静的夜晚,陆游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和境遇。他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和奋斗,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他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感到深深的思索。
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创作了这首诗。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叹。他以自然景物为比喻,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这首诗展现了陆游豪放、激昂的诗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后来被收录在陆游的诗集中,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思考和豪放的诗风,成为了陆游诗歌创作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它不仅展现了陆游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醉中感怀》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自然流露的感怀之意为开端,通过描述诗人的服饰和外貌来表达他对过去的怀念。诗人在唐代担任文官职位,所以他穿着的是唐代文官的服色,这也暗示了他曾经在朝廷任职的经历。他说自己身上穿的是旧日的青衫,意味着他对过去的沉思和感叹。而“剑外”指的是他曾经游历的地方,这里特指成都和嘉州等地。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青衫依旧和白发新生形成对比,表达了他对过去和现在的怀旧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转为描写景物,诗人描述了秋天古堡上的旌旗在秋风中飘扬,给人一种阴郁惨淡的感觉。夜深了,城头上巡更的刁斗声清晰可闻。这些景物唤起了诗人对军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这一联虽然是写景,但也是整首诗的枢纽,为后面的表达做铺垫。
接着,诗人说他的壮心未消尽,但却无法实现,只能寄托于歌酒之中。他提到了檀槽,用以代指乐器,而《出塞》是一首雄壮的军乐曲,多描述边塞将士的生活。诗人的壮心无法得到满足,只能通过歌酒来寄托。最后两句则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无奈和愤激不平的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坚贞倔强的性格。
整首诗跌宕起伏,意味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七律造诣。
《醉中感怀》赏析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山村水馆参差路。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鳌署。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