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你的衣领是青青的,我的心境是悠悠的。即使我没有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吗?
你的佩带是青青的,我的情怀是悠悠的。即使我没有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来找我吗?
我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
注释: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服的胸前部分。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
嗣(sì)音:保持音信。嗣:接续,继续。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iāo,一说读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子衿》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据现代学者的观点,这首诗被普遍认为是一首情歌。诗中的歌者深深地爱上了一位青年,他们约定在城阙见面,然而青年一直没有出现,让歌者等待得很久。歌者焦急地来回走动,望眼欲穿,心中充满了埋怨,他不理解为什么情人不来赴约,更加奇怪的是他为什么没有捎来任何消息。因此,歌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子衿》创作背景详情»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单相思之情。每当她看到青青的东西,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希望能看到心上人的身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就会感觉像隔了三个月那么久。整首诗采用倒叙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非常逼真,而且意境非常美丽,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分为三章,采用倒叙的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思念之情。诗中的“青青子衿”和“青青子佩”是用恋人的衣饰来代指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她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如今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去找恋人,只能等待恋人过来相会,但是恋人迟迟不来,她感到非常焦急和失望:“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给我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明确了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为等待恋人而心烦意乱,来回走动,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感觉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整首诗只有不到五十个字,但是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急万分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实现,得益于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女子的动作行为只用了“挑”和“达”两个字,主要的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比如前两章对恋人既没有音信,又没有见到他的埋怨,以及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这两段埋怨之辞通过“纵我”和“子宁”的对比,表达了急切盼望的情感中的矜持之态,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可以说是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创造了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反差,生动地表现了强烈的情绪心理,可以说是因夸以成状,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强形象的效果。心理描写的手法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这首诗可以说是心理描写的先驱。
总的来说,《国风·郑风·子衿》是一首描写单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通过倒叙的手法和精妙的心理描写,诗人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焦急等待心上人的情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美丽,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优美情歌。
《子衿》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