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原文赏析

  • miáo
    zhù
    cháng
  • [
    xiān
    qín
    ]
    míng
  • sòng
    rén
    yǒu
    mǐn
    miáo
    zhī
    cháng
    ér
    zhī
    zhě
    rán
    guī
    weì
    rén
    yuē
    jīn
    bìng
    zhù
    miáo
    cháng
    ér
    wǎng
    shì
    zhī
    miáo
    gǎo
  • tiān
    xià
    zhī
    zhù
    miáo
    cháng
    zhě
    guǎ
  • weí
    ér
    shè
    zhī
    zhě
    yún
    miáo
    zhě
    zhù
    zhī
    cháng
    zhě
    miáo
    zhě
    feī
    ér
    yòu
    hài
    zhī
  • (
    mǐn
    tōng
    mǐn
    )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 通:悯)


相关标签:小学文言文寓言故事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宋国有一个人,他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于是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非常疲劳地回到家,然后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快步去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结果发现禾苗都已经枯萎了。世上很少有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更快!那些认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而那些自以为能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一样,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揠苗助长》译文及注释详情»

启示

本文的启示是: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仅仅依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会产生与主观愿望相反的效果。这一寓言还告诉我们一个具体的道理:“欲速则不达”。人们在处理一切事物时,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好事情。相反,仅凭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和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启示详情»

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非常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能够快速生长。每天,他都会急急忙忙地跑到田边去观察禾苗的生长情况。然而,无论过了一天、两天还是三天,禾苗似乎都没有长高一丝一毫。农夫焦急地在田边来回踱步,自言自语地说:“我必须想个办法来帮助它们生长。”终于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他急忙跑到田里开始行动。

农夫一棵一棵地将禾苗拔向更高的地方。他从中午开始忙碌,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最终他精疲力尽地回到了家。他一边喘着气,一边说:“今天真是累坏了,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禾苗们都长高了一大截呢。”他的儿子对此感到困惑,于是跑到田里一看,却发现禾苗们都已经枯死了。

农夫的儿子非常惊讶,他问父亲:“爸爸,为什么禾苗们都死了呢?”农夫沮丧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我以为拔高禾苗可以帮助它们生长得更好。”儿子听后,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解释道:“爸爸,禾苗需要的是阳光和水分,而不是被拔高。你的努力反而让它们失去了生存的条件。”

农夫听了儿子的解释,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做法是错误的,他应该给禾苗提供适当的光照和水分,而不是盲目地干预它们的生长过程。从那以后,农夫学会了更加细心地照料禾苗,确保它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努力可能会适得其反。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性思考和正确的方法,而不是盲目地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揠苗助长》故事详情»

猜您喜欢

河广

先秦 佚名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

先秦 佚名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伯牙鼓琴 / 伯牙绝弦

先秦 佚名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