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释:
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通“锲”,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
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是成语,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然而,两者在表达方式和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
“刻舟求剑”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和坚持。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一个人在船上刻剑,然后将剑扔进水中,希望能够找到剑。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过于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和方法,不愿意接受新的变化和挑战。虽然这个人努力地刻剑和寻找,但由于没有意识到水流的变化,他无法找到剑。因此,“刻舟求剑”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和坚持,但忽视了环境的变化和适应。
相比之下,“守株待兔”强调的是个人的懒散和依赖。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一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根旁边,他决定坐在那里等待更多的兔子撞死。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过于依赖运气和机遇,不愿意付出努力和行动。虽然这个人坐在那里等待,但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寻找更多的兔子。因此,“守株待兔”强调的是个人的懒散和依赖,而忽视了个人的努力和行动。
综上所述,“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是形容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合理行为。前者强调个人的努力和坚持,但忽视了环境的变化和适应;后者强调个人的懒散和依赖,而忽视了个人的努力和行动。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既要努力和坚持,又要灵活变通和主动行动。
《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辨析详情»
从前,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坐船渡江。这个人非常珍惜他的一把宝剑,但不幸的是,当船到达江心时,他不小心把宝剑掉进了江中。船上的其他人都感到非常遗憾,但这个楚国人似乎有着自信的表情,他立刻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下了一个记号,并告诉大家:“这是我宝剑掉入水中的地方,所以我要在这里刻下一个记号。”
尽管大家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但也没有再去问他。当船靠岸后,这个楚国人立刻跳入水中,去捞回掉落的宝剑。他捞了半天,却没有找到宝剑的踪影。他感到非常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为什么找不到呢?”
这时,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水底不动,你怎么可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原来,当宝剑掉入江中后,船继续前行,而宝剑却停在了水底。这个楚国人竟然以为宝剑会随着船的行进而移动,所以才刻下了记号。他的行为实在是太愚蠢可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行为可能是出于一种错误的假设或误解。我们应该在做出决策之前,仔细思考并确保我们的行动是基于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否则,我们可能会像这个楚国人一样,陷入尴尬和可笑的境地。
《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故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