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原文赏析

  • beǐ
    fēng
  • [
    xiān
    qín
    ]
    míng
  • beǐ
    fēng
    liáng
    xuě
    huì
    ér
    hǎo
    xié
    shǒu
    tóng
    xíng
    xié
    zhī
    qiě
  • beǐ
    fēng
    jiē
    xuě
    feī
    huì
    ér
    hǎo
    xié
    shǒu
    tóng
    guī
    xié
    zhī
    qiě
  • feǐ
    heī
    feǐ
    huì
    ér
    hǎo
    xié
    shǒu
    tóng
    chē
    xié
    zhī
    qiě

原文: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相关标签:诗经写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风刮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快逃亡。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祸将降。
北风刮来透骨凉,大雪纷飞漫天扬。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出。

注释:
其凉:即“凉凉”,形容风寒冷。
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其雱(pāng):即“雱雱”,雪盛貌。
惠而:即惠然,顺从、赞成之意。好我:同我友好。
其:同“岂”,语气词。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一本作“徐”。
既:已经。亟(jí):急。只且(jū):作语助。
喈(jiē):疾貌。一说寒凉。
霏:雨雪纷飞。
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
莫黑匪乌:乌鸦没有不是黑色的。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北风》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卫国的统治者卫君暴虐,国家陷入祸乱即将来临的时候,诗人和他的朋友们急于逃离时所创作的。根据《毛诗序》的解释,这首诗是为了抨击卫国的暴虐行为而写的。在当时,卫国的统治者威胁和虐待百姓,导致百姓们纷纷离开卫国。诗中提到的“同车”,指的是百姓们一起乘车逃离的情景。这里的百姓泛指当时的一般贵族。方玉润认为,这首诗是贤人预见到危机即将来临而创作的(《诗经原始》)。而王先谦则认为,这首诗是贤者们相互约定避难的约定之词。总之,这首诗揭示了当时卫国的暴政和百姓们的逃离,以及贤者们对危机的预见和应对。 《北风》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以描绘逃亡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北风和雨雪的描写,展现了逃亡者的惶恐和困境。诗中使用了复沓的手法,通过改变几个字的用法,强调了北风的寒冷和雪的密集,以及逃离的决心。诗的结尾部分使用了叠韵词和语助词,使语气更加丰富生动,表现了同行者的退缩和紧迫感。

北风和雨雪在诗中不仅仅是描述逃亡时的恶劣环境,还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赤狐和黑乌则以比喻的方式出现,既表示执政者的邪恶,也可以看作逃亡者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使诗句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朱熹在《诗集传》中称赞这首诗的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的三章展示了逃亡情景,通过描写紧急的局势和凄凉的环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逃亡者的困境和无奈。整首诗气氛凄凉,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北风》鉴赏详情»

猜您喜欢

有駜

先秦 佚名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
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振振鹭,鹭于下。
鼓咽咽,醉言舞。
于胥乐兮!有駜有駜,駜彼乘牡。
夙夜在公,在公饮酒。
振振鹭,鹭于飞。
鼓咽咽,醉言归。
于胥乐兮!有駜有駜,駜彼乘駽。
夙夜在公,在公载燕。
自今以始,岁其有。
君子有穀,诒孙子。
于胥乐兮!

鹿鸣

先秦 佚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葛生

先秦 佚名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