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愁又焦躁。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思真凄切。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多喜悦。
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薇菜苗。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块垒消。
注释:
草虫:一种能叫的蝗虫,蝈蝈儿。
喓(yāo)喓:虫鸣声。
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
阜(fù)螽(zhōng):即蚱蜢,一种蝗虫。
忡(chōng)忡:犹冲冲,形容心绪不安。
亦:如,若。既:已经。止:之、他,一说语助词。
觏(gòu):遇见。
降(xiáng):悦服,平静。
陟(zhì):升;登。登山盖托以望君子。
蕨:野菜名,初生无叶时可食。
惙(chuò)惙:忧,愁苦的样子。
说(yuè):通“悦”,高兴。
薇:草本植物,又名巢菜,或野豌豆,似蕨,而味苦,山间之人食之,谓之迷蕨。
夷:平,此指心情平静。
《草虫》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位妇女在丈夫离家远行时的忧虑和丈夫归来时的喜悦。据传还有其他版本的这首诗,如“大夫归心召公说”、“室家思念南仲说”、“托男女情以写君臣念说”等等。这首诗应该是表达了思妇的情感,她思念的对象是她深爱的人,无论是丈夫还是情人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影响对诗意的理解和诗情的体味。 《草虫》创作背景详情»
了一年。这里的“未见君子”并非真的没有见到丈夫,而是指思念之情一直未能得到满足。第二章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诗人用“采蕨、采薇”来表达自己的无聊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章则以夏天的景象为背景,诗人用“蓼萧兮草莽,采其白露”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象,展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诗中运用了虚实相衬的手法,通过拟想和想象,将思妇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展现出来。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草虫》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