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奇树》原文赏析

  • tíng
    zhōng
    yǒu
    shù
  • [
    liǎng
    hàn
    ]
    míng
  • tíng
    zhōng
    yǒu
    shù
    绿
    huá
  • pān
    tiáo
    zhé
    róng
    jiāng
    suǒ
  • xīn
    xiāng
    yíng
    huái
    怀
    xiù
    yuǎn
    zhì
    zhī
  • guì
    dàn
    gǎn
    bié
    jīng
    shí

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相关标签:古诗十九首写花妇女相思孤独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庭院里有一棵美丽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我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但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我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这朵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因为离别已久,想通过花来表达思念之情。

注释:奇树:即“嘉木”,指美丽的树木。
发华滋:花开繁盛。发,同“花”。华,指花。滋,指繁盛。
荣:即“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遗:赠送,赠与。
馨香:芳香的气味。盈,指充满,充积。
致:送到。
贵:珍贵。有一种写作“贡”的说法。
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庭中有奇树》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属于《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九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存在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因此无法找到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来证明存在“古诗”。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目前难以确切考证。

《庭中有奇树》这首诗以描绘庭院中一棵奇特的树木为主题,通过描写树木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在古代,妇女多被限制在家庭中,很少有机会外出,因此她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常常无法言表。而庭院中的奇特树木可能是作者在家中唯一能够触摸到的与外界相连的事物,因此成为了她表达思念之情的象征。

此外,这首诗也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古代中国社会注重家族观念和亲情,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她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是常见的情感表达。因此,这首诗可能是作者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亲情的重视和关注。

总之,《庭中有奇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以及当时社会风气有关。通过描绘庭院中的奇特树木,作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亲情的重视和关注。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深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庭中有奇树》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开,而思妇的亲人却仍未归来。这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环境描写和情感抒发,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思妇的忧愁和无望。

诗中的意象安排也很巧妙。首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绘了春天庭院中的一株嘉美的树,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妇折下最美的花束,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两句构成了起承,展示了环境和情感的对应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繁花满枝头,思妇望归期。”通过描写繁花满枝头,表达了思妇对亲人归期的期待。这种期待和思念之情,与前两句的环境描写相呼应,形成了转合的安排。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尽忧愁。通过环境描写和情感抒发,诗人将读者带入了思妇的内心世界,使人们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她的孤独和无望。整体结构井然有序,意象安排巧妙,使诗歌具有明快的风格和深挚的情感。 《庭中有奇树》鉴赏详情»

猜您喜欢

蜀葵花歌

唐代 岑参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卖残牡丹

唐代 鱼玄机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春日

宋代 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