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原文赏析

  • ·
    diào
    luó
    róng
    huán
    tóng
    zhì
  • [
    jìn
    xiàn
    dài
    ]
    máo
    dōng
  • dāng
    nián
    cǎo
    shàng
    feī
    hóng
    jūn
    duì
    meǐ
    xiāng
    weí
  • cháng
    zhēng
    shì
    nán
    kān
    zhàn
    jǐn
    fāng
    weí
    wèn
  • meǐ
    wén
    niǎo
    kūn
    cháng
    xiào
    lǎo
    yīng
    feī
  • jūn
    jīn
    xìng
    rén
    shì
    guó
    yǒu
    nán
    wèn
    shuí

原文: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相关标签:悼亡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记得当年红军初创的游击战争年代,你我同在军中却常常想见而见不到。长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困难日,战争胜利后如何保卫祖国的锦绣河山才是大问题。斥鷃嘲笑鹏鸟为了飞得高而天天那么辛苦,哪像自己在蓬蒿中飞翔那么轻松自在。此时此刻你却不幸辞世,今后国家大事的商讨可问计于谁?

注释:吊: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草上飞:指的是红军在战争中行动迅速。
红军队里每相违:每相违,常常互相见不着面,违,背离,离别。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难堪,难以忍受。“战锦”是指一九四八年九、十月间攻打锦州,即辽沈战役的第一个和关键性的大仗。方为,才是。
斥鷃(yàn宴):蓬间雀,在蓬蒿中飞起来不过几尺高。
昆鸡,古说即鹍鸡或鶤(kun)鸡,一种大鸡。《尔雅·释畜》:“鸡三尺为鶤。”俄国克雷洛夫寓言《鹰和鸡》中说,鹰因为低飞而受到鸡的耻笑,认为鹰飞得跟鸡一样低;鹰答道: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长笑,总是讥笑。非,不对。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1963年12月16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罗荣桓因长期工作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罗荣桓在战争年代曾身负重伤,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去世给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当时,毛泽东正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他得知罗荣桓的去世后,深感悲痛。毛泽东与罗荣桓是多年的战友和同事,他们共同经历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和胜利。罗荣桓的去世对毛泽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对这位战友的离世感到无比的惋惜和伤痛。

在罗荣桓去世后的数日里,毛泽东深思熟虑,决定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罗荣桓的悼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七律,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罗荣桓的深深怀念和对他所做贡献的赞美。这首悼念诗以其深情和真挚感动了全国人民,成为了罗荣桓的永恒纪念。毛泽东通过这首诗歌,向全国人民传达了对罗荣桓的敬意和对他所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

这首悼念诗的创作背景是毛泽东对罗荣桓去世的悲痛和对他的深切怀念。毛泽东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罗荣桓的敬意和对他所做贡献的赞美,同时也向全国人民传递了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和对英勇战士的深深怀念。这首悼念诗成为了罗荣桓的永恒纪念,也展示了毛泽东对革命战友的深情厚意。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于罗荣桓离世后,国家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的担忧和无奈。整首诗以回忆、缅怀和忧虑为主线,通过对战友情谊和政治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信念和责任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借用典故、比喻等,使诗句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整体而言,这首诗赋予了读者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革命事业和战友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清代 纳兰性德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凉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书琵琶背

五代 李煜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清代 纳兰性德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