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往事只令人徒增哀叹,无论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门前的珠帘,任凭它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淹没在野草之中。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秋月澄明。回想那精美辉煌的楼宇宫殿,如今是人去楼空,只有那楼影,空映在秦淮河的河水中。
注释:
藓侵阶:苔藓爬满台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一任:任凭。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一桁:一列,一挂。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众说皆可通。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秦淮:即秦淮河。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秦淮一直是南京的胜地,南唐时期两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李煜囚于汴京期间的情景。根据宋人王轾的《默记》,李煜被囚禁在汴京期间,他的居所由老卒守门,不得与外人接触。这意味着李煜在被监禁后失去了自由。据传,他曾传信给旧时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每天都用泪水洗面的痛苦。这个背景揭示了李煜在囚禁期间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情感和情节的基础。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创作背景详情»
望。这种矛盾的表达方式,更加凸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三句是词人站在危楼上,独自倚栏而望,感叹春天的愁苦。词人用“独倚危楼”来形容自己的孤独,楼高风细,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寂寞。他望尽眼前的春景,却依然感到黯淡无光,仿佛整个天空都被他的忧伤所笼罩。
“独倚危楼”这个形象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词人的心境,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悲凉和孤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亭。”这两句是词人对于远离故乡的儿女的思念。词人遥望着远方的小儿女,心中充满了怜惜之情。他们还年幼,对于长亭的回忆还未解开,他们无法理解父亲的离去和眼前的困境。
这两句词语简练,却表达了词人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于儿女的描写,词人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与家庭的温暖和幸福相对照,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整首词以“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为开头,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亭”为结尾,通过对于往事、景物、自然景色和家人的描写,将词人内心的悲哀和寂寞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人善于捕捉形象,通过鲜明的图景,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是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是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精通书法、绘画和音律。他的诗文造诣也非常高,尤其在词的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如温庭筠、韦庄等的传统,同时也受到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情感真挚,风格鲜明。尤其是在南唐灭亡后,他的词作题材更加广阔,含义深沉。他的词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的文学才华,李煜的生平也充满了戏剧性。作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亡国的悲剧。在北宋灭亡南唐后,李煜被俘并被迫禅位,被流放到北方。他在流亡期间仍然坚持创作诗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苦痛。最终,李煜在流亡期间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总结起来,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词作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戏剧性,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亡国的悲剧。他在流亡期间坚持创作,但最终在北方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