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太山上作》原文赏析

  • qīng
    píng
    ·
    tài
    shān
    shàng
    zuò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jiāng
    shān
    cán
    zhào
    luò
    luò
    shū
    qīng
    tiào
    jiàn
    fēng
    lái
    háo
    wàn
    qiào
    jìn
    cháng
    sōng
    beī
    xiào
  • jǐng
    hàn
    hǎi
    yún
    tāo
    yuǎn
    tiān
    gāo
    zuì
    yǎn
    qiān
    fēng
    dǐng
    shàng
    shì
    jiān
    duō
    shào
    qiū
    háo

原文: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相关标签:自然写景赞美抒情清平乐

译文及注释

译文:放眼远望,江山映一抹残阳。分明莽莽苍苍。深涧幽壑风来,万千孔穴呜呜作响,汇入松涛声悲壮。
如井蛙面临大海云涛观赏,似醯鸡看到了日远天长。在这千峰顶上,醉眼朦胧微张;见世间多少事务,原来不过与秋毫相当。

注释:词作于金亡后二年(1236),时作者与友人游泰山。太山,即泰山。
井蛙:作者谦称。井底之蛙,由于受的狭小环境的局限,不知道有个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
醯鸡:醋瓮中一种小虫(即蠛蠓)瓮子有盖盖着,不见天日;一旦揭去盖子,它就见到天了,为词人谦称。 《清平乐·太山上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元好问在公元1233年被蒙古军占领金首都汴京后被羁管于聊城的情况。然而,在蒙古太宗八年(1236)他获得自由,并暂居于冠氏。在这一年的三月,他的一位友人邀请他一同前往泰安旅行。在为期三十天的旅行中,元好问游览了东岳泰山,并写下了散文《东游略记》、《游泰山》诗以及这首《清平乐》词。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元好问创作这些作品的背景信息,包括他的囚禁经历、获得自由后的居住地以及他与友人一同旅行的情景。这些经历和旅行的体验可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能够在泰山的壮丽景色中获得灵感,创作出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 《清平乐·太山上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大海的浩瀚。而词人登上泰山,眺望四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广阔和壮丽,自己的渺小也因此显得更加明显。这种对比,表达了词人对人间伟观的赞叹和对自身的思考。同时,词人用“醯鸡日远天高”来形容自己的视野开阔,也暗示了他对家国的思念和痛苦。醯鸡是一种鸟类,常常在黄昏时分啼叫,象征着离别和思念。词人将自己比作醯鸡,意味着他在登泰山的过程中,也在思念着离别的家园。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词中既有对大自然的赞叹,又有对家国的思念,增加了词的情感色彩和深度。整首词以景写情,以景抒怀,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词人开阔的胸怀和深邃的情感。 《清平乐·太山上作》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送胡季昭谪象郡

金朝 杜丰

庐陵一小郡,百岁两胡公。
论事是小异,处心应略同。
有书莫焚稿,无恨岂伤弓。
病愧不远别,写诗霜月中。

三门津

金朝 王渥

层崖摩苍穹,四月号阴风。
大河三门险,神禹万世功。
他山亦崔嵬,砥柱独尊雄。
雷霆日斗击,悍暴愁天公。
刘侯智有馀,始令舟楫通。
仍馀石上穴,飞栈曾连空。
遥瞻白玉枝,挺植丹灶中。
仙公去不返,此事真冥蒙。
夫人与鼓崖,怪幻尤难穷。
独喜兵火馀,岿然出新宫。
当时疏凿意,四海要会同。
谁知千岁后,筑垒防啸凶。
诗成一大笑,浩浩洪波东。

游黄华山

金朝 元好问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