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其二》原文赏析

  • lún
    shī
    sān
    shí
    shǒu
    ·
    èr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cáo
    liú
    zuò
    xiào
    shēng
    fēng
    hǎi
    rén
    jiǎo
    liǎng
    xióng
  • bìng
    zhōu
    liú
    yuè
    shí
    jiào
    héng
    shuò
    jiàn
    ān
    zhōng

原文: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相关标签:组诗评论

译文及注释

译文:曹植和刘桢气势很大,威风凛凛,在四海之内没有人能与他们相媲美。可惜的是,刘琨虽然诗风雄健豪放,却无法进入建安七子之列。

注释:不教:不让,不允许。横槊:形容气概豪迈。 《论诗三十首·其二》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简析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刘琨的诗歌风格。文章指出,元好问将刘琨与曹植和刘桢这两位建安七子进行比较,认为他们都代表了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具有雄壮、慷慨、清风骨俊的特点。曹植的诗歌源自于国风,气质高雅,词采华茂,情感兼具雅致和怨愤,文质兼美,独具特色。刘桢的诗歌则源自于古诗,充满了奇特的气势,动人且富有艳丽之感,真正展现了他的才情和高风格。元好问认为刘琨的诗歌风格与建安诸子相比,同样具有慷慨悲壮、梗概多气的特点。刘琨被认为是雅壮而多风,言壮而情骇,具有清拔之气的诗人。元好问推崇刘琨,正是因为他的诗歌风格与建安诸子相似,都具有雄壮、慷慨、清风骨俊的艺术特点。 《论诗三十首·其二》简析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论诗三十首·其八

金朝 元好问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望海潮·上兰州守

金朝 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

金朝 元好问

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