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沈佺期和宋之问在初唐的诗坛上才华横溢,文采风流,但并没有完全废弃华美的齐朝和梁朝的绮靡诗风。如果要效仿越王平吴般论功行赏的话,应该铸造陈子昂的金像。
注释:沈宋:指唐初的两位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翰墨场:指诗坛。
齐梁:指南北朝时期齐朝和梁朝的绮靡诗风。
准:按照,仿效。平吴例:春秋时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隐居于五湖之间。越王命人用金铸范蠡的像,放置在座位旁边,并进行礼拜。
子昂: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人,崇尚汉魏的风骨,鄙弃齐梁的绮靡诗风,他的诗作清新自然,不事雕饰,盛唐时期的诗人很多受到他的影响。
《论诗三十首·其八》译文及注释详情»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