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十一》原文赏析

  • lún
    shī
    sān
    shí
    shǒu
    ·
    shí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yǎn
    chù
    xīn
    shēng
    shén
    àn
    zhōng
    suǒ
    zǒng
    feī
    zhēn
  • huà
    lín
    chū
    qín
    chuān
    jǐng
    qīn
    dào
    cháng
    ān
    yǒu
    rén

原文: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相关标签:评论组诗

简析

这篇文章简析了元好问对于诗歌创作的观点。元好问认为,诗歌的创作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他批评了缺乏现实体验的模拟文风,如西昆体和江西诗派,认为这种文风无法真实地描绘出现实对象。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他举例杜甫,认为只有像杜甫那样亲自到长安,对描写对象有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相反,如果只是盲目模仿前人的作品,就永远无法真实地描绘出现实对象。通过这样的观点,元好问清晰地划出了真、假诗人的界限,将杜甫和杜诗的影写者们区分开来。 《论诗三十首·十一》简析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

金朝 元好问

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金朝 刘迎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论诗三十首·其六

金朝 元好问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