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shè
    rén
    jiān
    zhī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shè
    rén
    jiān
    zhī
    yuān
    yāng
    gōng
    cān
    chà
  • 西
    shān
    qíng
    xuě
    xīn
    shī
  • jiāo
    jīng
    sān
    yuè
    huǒ
    cán
    huā
    yóu
    wàn
    nián
    zhī
  • nián
    jiāng
    lìng
    lái
    shí

原文: 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相关标签: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五色芝:即灵芝。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以为兆端之草。
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
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日射:太阳照射。
五色芝:即灵芝。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以为兆端之草。
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形容宫殿屋顶上的瓦片颜色参差不齐。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指作者在西山观赏到晴朗的雪景,以此为题作诗。
入新诗:指将西山晴雪的景色融入新的诗作中。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焦土:被烧焦的土地。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
三月火:指蒙古军队在三月期间进行的烧杀劫掠。
残花犹发万年枝:即使花朵凋谢,仍然能发出新的枝条。比喻生命力顽强,能够重生。
他年江令独来时。
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此作者以江令自喻。指作者希望在未来江令独自来到此地,欣赏他的诗作。 《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五色芝:即灵芝。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以为兆端之草。注: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材,被认为具有滋补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注:鸳鸯是一种鸟类,雄鸟和雌鸟形影不离,象征着夫妻恩爱。宫瓦的形状和鸳鸯的形象相似,因此得名。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注:西山是一个山脉的名称,晴雪指的是阳光下的雪景。作者在过去的作品中曾经写过西山晴雪的诗句。

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史记·项羽本纪》中载: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火三月不灭。后世便以“三月火”为遭劫之典。注:三月火是指蒙古军队在征战中烧杀劫掠的行为,被视为遭受劫难的象征。

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不理政务,日与陈后主游宴后庭,颇有文名,陈亡入隋,此作者以江令自喻。注:江令是指南朝时期的官员江总,他不重视政务,经常与陈后主一起游宴。他以江令自喻,可能是因为他也希望过着闲适的生活,不受政治的困扰。 《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解读。诗人在金朝灭亡后重游故都,通过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往昔盛况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悲痛之情。

在上片中,诗人回忆起金朝昔日的繁荣景象。诗中的“日射云间”一句描述了阳光照耀下的皇宫,其中生长着五色神芝,宫殿上鸳鸯碧瓦,红墙参差,展现出一片昌盛景象。而“西山”一句则是回忆起曾经在新诗中写下“西山晴雪”的旧事,通过眼前的景色表达了对旧君的怀念之情。

下片则转向现实,诗人写下了蒙古军烧杀掠抢的场景,社稷倾覆,故都化为焦土。然而,花枝树木却不知人事之悲,年复一年自开自落,物是人非,这让诗人更加感到悲痛。最后,诗人以亡国入隋的江令自喻,表达了自己已沦为异国臣民的心情。在亡国后独自重游故都,这种境况令人感慨万千。

整篇诗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世事变迁,表达了黍离之悲。诗中流露出血泪和流的国难实录,语言痛切,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金朝 刘迎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论诗三十首·其六

金朝 元好问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论诗三十首·二十四

金朝 元好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