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三十首·其一》原文赏析

  • lún
    shī
    sān
    shí
    shǒu
    ·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hàn
    yáo
    weì
    shí
    jiǔ
    fēn
    zhèng
    rén
    lún
  • shuí
    shì
    shī
    zhōng
    shū
    záo
    shǒu
    zàn
    jiào
    jīng
    weì
    qīng
    hún

原文: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相关标签:评论组诗

译文及注释

汉谣(yáo)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谁是诗中疏凿(záo)手?暂教泾(jīng)渭(wèi)各清浑。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注释:
-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 魏什:指建安诗歌。
- 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 疏凿:精心雕琢。
- 泾渭:指泾水和渭水,两条河流。
- 各清浑:指泾水清,渭水浑。 《论诗三十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汉谣是指汉乐府民歌。乐府是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形式,而汉谣则是民间流传的乐府歌曲。它们通常以简洁明快的曲调和朗朗上口的歌词为特点,反映了汉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魏什是指建安时期的诗歌。建安是东汉末年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和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被称为魏什,其中最著名的是曹操、曹丕和曹植的作品。魏什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泾渭各清浑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泾水和渭水是中国两大河流,泾水清澈而渭水浑浊。当两条河流汇合时,泾水和渭水的清浊分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泾渭各清浑的意思就是指两种事物的差异明显,毫无混淆。

以上是对给定内容的整理和补充注释。 《论诗三十首·其一》注释详情»

简析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的表达。他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在宋金诗坛上,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也被淆乱。因此,元好问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论诗三十首·其一》简析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论诗三十首·三十

金朝 元好问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论诗三十首·十八

金朝 元好问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仙吕】后庭花破子

金朝 元好问

玉树后庭前,瑶华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花和月,大家长少年。夜夜璧月圆,朝朝琼树新。贵人三阁上,罗衣拂绣茵。后庭人,和花和月,共分今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