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一首悲歌代替了思家的哭泣,登高眺望远方就当做返回了故乡。
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岗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思乡的忧愁盈满心怀。
想要回家,可家中已无亲人,想要渡河却无船可渡。
心里思乡的悲愁无处可说,只能憋闷在心中,就像车轮在肠子里转动一般,阵阵绞痛。
注释:可以:这里是“聊以”的意思。当(dāng):代也。
郁郁累累(léi léi):重重积累之貌,形容忧思很重。郁郁,愁闷的样子。累累,失意的样子。
思:悲也。
“肠中”句:形容内心十分痛苦。
《悲歌》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东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成为了普遍现象。由于政治腐败和内外战乱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变得困苦不堪。特别是在东汉后期,社会动荡达到了顶峰,许多普通百姓被迫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这首名为《悲歌》的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作者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他们无家可归,流浪在外,生活艰难。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对这种悲惨现实的抒发,也可能是对自己和同胞们的慰藉。
然而,具体的创作时间并没有被记录下来,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是在哪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创作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所描绘的背景和情感是与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相吻合的。
通过这首《悲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切和同情。这首诗或许是作者借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也可能是希望唤起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无论如何,这首《悲歌》都是东汉时期社会动荡背景下的一首珍贵的文学作品,它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和无奈,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悲歌》创作背景详情»
只是通过游子思乡的心情来表达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控诉。诗人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游子思乡的愁思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震撼。
整首诗以“悲歌可以当泣”开头,直接点明了游子的悲伤和无奈。接着,诗人通过“远望可以当归”来表达游子无法回乡的痛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简洁而有力的表达,将无数游子的心声凝聚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游子们的苦楚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思念故乡,郁郁累累”,通过描写草木郁郁葱葱和山岗累累,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思乡的愁思之情。而“岭树重遮千里目”更是形象地描绘了游子眼前的阻碍和无法见到故乡的困境。
最后两句“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游子思乡而无法回乡的原因。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再想回家也无从归去;即便有家可归,也没有船可渡河,形容了游子走投无路的境地,使人对他们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同情和痛心。
最后两句“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通过形象的比喻手法,将游子心中纷繁复杂的思绪和愁怅之情生动地展现出来。车轮转动的形象,更加生动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尽的离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将游子思乡的愁思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控诉表达得深入人心。诗人通过游子的心情,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引起读者对战争的反思和思考。
《悲歌》鉴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