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八首·其三》原文赏析

  • yáng
    liǔ
    shǒu
    ·
    sān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xiǎo
    mén
    qián
    liǔ
    wàn
    tiáo
    sān
    sān
    jīn
    xiàn
    线
    píng
    qiáo
  • huáng
    yīng
    dōng
    fēng
    shēn
    zhū
    mén
    bàn
    yāo

原文: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相关标签:咏物柳树写人

鉴赏

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词中的春柳更加生动鲜明。例如,“毵毵金线拂平桥”中的“毵毵”形容柳条的细长,而“金线”则指初吐芽的柳丝,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想象到柳树婀娜多姿的样子。另外,“舞腰”一词既指柳树的柔软摇曳,又暗指细腰美人,使得词中的春柳与美人相映成趣,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

此外,词中运用了暗示和联想的手法,使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例如,“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通过黄莺不语和朱门紧闭的描写,暗示了日暮时分的宁静和寂寞,而春风伴随着柳枝的舞动,则给人一种温馨而安静的感觉。同时,读者也可以从中联想到古代名妓的生活,进一步丰富了词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咏柳的方式,将春柳与古代名妓的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名妓艳情的欣赏之情。词中运用了婉约、含蓄、绚丽的艺术风格,通过暗示、联想等手法,使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同时,词中对春柳的描写也非常细腻生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柳的美丽和柔软。整首词给人一种温馨而安静的感觉,让人沉浸在春柳的美好之中。 《杨柳八首·其三》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原隰荑绿柳

唐代 温庭筠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西桥柳色

明代 许德溥

渠畔龙宫枕大堤,春风夹岸柳梢齐。
羊肠白道穿云出,雁齿红桥亚水低。
沽酒清阴时系马,招凉短槛几留题。
更添蜡屐游山兴,为问平湖西复西。

送别

唐代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东风 一作:东门)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