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原文赏析

  • jiāng
    nán
  • [
    táng
    dài
    ]
  • jià
    táng
    jiǎ
    cháo
    cháo
    qiè
  • zǎo
    zhī
    cháo
    yǒu
    xìn
    jià
    nòng
    cháo
    ér

原文: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闺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
I truly regret marrying as a merchant's wife in Qutang
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He delays our meetings day after day.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
If I had known the tides were so reliable
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I would rather have married a man who plays with the tides.

注释:
江南曲:古代歌曲名。乐府《相和歌》曲名。这是一首拟乐府,写得很有民歌色彩。
Jiangnan Qu: A title of an ancient song. A title of a song in the Yuefu folk music genre. This is a song that imitates the style of Yuefu songs and has a strong folk song flavor.

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瞿塘: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贾:商人。
Qutang Jia: A merchant who does busines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Qutang: Refers to Qutang Gorge one of the Three Gor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Jia: Merchant.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Qie: A humble term used by ancient women to refer to themselves.

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Chao you xin: The tides rise and fall at a certain time which is called tide reliability.

弄潮儿:潮水涨时戏水的人,或指潮水来时,乘船入江的人。
Nong chao er: A person who plays in the water when the tide rises or refers to a person who takes a boat into the river when the tide comes. 《江南曲》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在这个时期,闺怨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闺怨诗主要以女性的内心世界为创作对象,表达了她们对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思考和感受。

闺怨诗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思征夫,即女性思念远行的丈夫。在古代社会中,男性常常需要外出征战或经商,而女性则留在家中守望。这种分离带来了女性的思念和忧虑,她们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类诗作常常描绘了女性在丈夫离去后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她们对于丈夫平安归来的期盼和祈祷。

另一类是怨商人,即女性对于商人的怨恨和不满。在唐代,商人阶层的崛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商人常常因为追逐利益而忽视家庭和婚姻,这使得许多女性感到被抛弃和背叛。她们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商人的怨恨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家庭和婚姻的珍视和渴望。

李益的《江南曲》就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这首诗以女性的视角来描绘了她对于丈夫远行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女性在江南的美景中独自徘徊,思念之情如江水般绵长。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如泉水般涌动,如春风般温暖。诗中还表达了女性对于丈夫平安归来的期盼和祈祷,希望他能够早日回到家中,与她共度幸福的时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坚守。它不仅是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的表达,也是对于家庭和婚姻的珍视和渴望的呈现。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女性在男性离去后所面临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于商人阶层的不满和怨恨。

总之,唐代闺怨诗的创作背景是古代社会中女性的思念和忧虑,以及对于商人阶层的不满和怨恨。这些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坚守,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于家庭和婚姻的珍视和渴望。李益的《江南曲》就是这一时期闺怨诗的典型代表之一。 《江南曲》创作背景详情»

评价

李益的这首诗被贺裳和钟惺赞赏,他们认为这首诗虽然荒唐,但却妙趣横生。贺裳还将这首诗与张先的《一丛花令》中的几句诗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们都是无理而妙的。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这首诗时说,尽管它表达了一种荒唐的想法,但却真实地描绘了怨恨的情感。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对这首诗也进行了评价。他认为这首诗的思想来源不明,但却表达了一种急切的情感。他还引用了《郑风》中的一句诗来解释这首诗的意境,认为它是一种极度怨恨的表达。

综合以上评价,可以看出李益的这首诗虽然有些荒唐,但却能够真实地表达出怨恨的情感。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无理而妙的表达方式,使人们对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这首诗的意境虽然有些难以理解,但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江南曲》评价详情»

鉴赏

这首诗以其明快的语言和深思熟虑的意境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它采用了乐府民歌的传统形式,语言简洁明了,却又富有内涵。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内心独白。诗的前两句平实朴素,后两句却突然跳出现实,引人惊讶:“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位妇人的丈夫不可信赖,而潮水却是可靠的,如果早知道这样的情况,她应该嫁给那个能掌控潮水的人。“弄潮儿”至少会按时到来,不会让她每天都失望啊!这是思妇在无奈之中产生的奇想。她用“早知”这两个字表达了她深深的懊悔和自责,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嫁与弄潮儿”既是一种痴迷的表达,也是一种痛苦的呼喊,展现了思妇内心极度痛苦的心理状态。尽管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但却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这首诗的运笔自然流畅,但内在的逻辑却非常严密。思妇从丈夫的背叛“朝朝”开始,联想到潮水的可靠性“朝朝”,进而产生了对自己嫁错人的悔恨之情,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浓郁的民歌气息。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思妇深深的痛苦和无奈,也能够体会到她内心的纠结和悔恨。这首诗以其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南曲》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李益的照片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是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居河南郑州。他于大历四年(769年)中进士,最初任职于郑县尉,但长期未能升迁。直到建中四年(783年),他才登上书判拔萃科的职位。然而,由于仕途上的挫折,他最终放弃了官职,在燕赵一带四处漫游。

李益以边塞诗而闻名于世,尤其擅长写七绝。他的诗作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士兵和边塞生活的赞美和思考。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关于李益的出生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并不清楚。根据现有的资料,他大约出生于750年左右,去世于830年左右。这段时间正好是唐代的盛世时期,他的诗作也正好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猜您喜欢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宋代 张先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清平乐·凤城春浅

宋代 陈允平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独倚 一作:独上)

代答闺梦还

唐代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