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原文赏析

  • meǐ
    rén
    ·
    lián
    xiān
    xiǎo
    chí
    táng
    biàn
  • [
    sòng
    dài
    ]
    zhōu
    bāng
    yàn
  • lián
    xiān
    xiǎo
    chí
    táng
    biàn
    diǎn
    kàn
    píng
    miàn
    shuāng
    yàn
    shǒu
    zhū
    mén
    xún
    cháng
    shí
    hòu
    huáng
    hūn
  • chéng
    jiǔ
    fàn
    xiāng
    zuò
    gēng
    lán
    xiāng
    jiāng
    luàn
    yún
    yòu
    shì
    chuāng
    dēng
    yǐng
    liǎng
    chóu
    rén

原文: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相关标签:写雨离别愁绪虞美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细雨如丝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上溅起了无数小点点。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对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啊,今天的黄昏似乎比往常要早。

杯里的宜城酒上浮着香絮般的白沫。我们低声细语直到深夜。在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开,怎么又是这样——一盏摇曳的灯光,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注释:廉纤:纤细连绵的样子。引自韩愈的《晚雨》:“廉纤晚雨不能睛,池岸草边蚯蚓呜。”
萍面:池塘的水面上生满了浮萍。
朱门:红漆大门。
比似:比起。
宜城酒:产自汉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南)的名酒。香絮:形容酒面上的浮沫,又称为“浮蚁”。更阑:夜深。古人一夜分为五更,阑即将尽。
相将:共同。
羁思(jī sī):离愁别绪。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周邦彦的《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是在哲宗元佑五年(1090)创作的。在创作这首诗之前,周邦彦经历了一段辗转的人生。中年时期,他曾在州县间漂泊,生活困顿,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直到元丰年间,周邦彦在汴京成为一名太学生,后来又成为太学的正式教师。直到哲宗元祐二年(1087),他才离开汴京,前往庐州担任教授的职位。之后,他又到了溧水县,担任教授的职务。在这段时间里,周邦彦曾经滞留在荆江地区任教。而在他创作《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这首诗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别的情绪也逐渐升腾。整篇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展现了离别的忧伤和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首先,词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烘托离别的氛围。词中的小雨洒遍池塘,点破了浮萍的水面,暗示着离别的不舍和痛苦。黄昏时分,朱门燕影,更加凸显了忧郁凄婉的氛围。这些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其次,词人通过对话场景来展现男女二人的离别情感。两人共饮细语,谈论着彼此的思念和离别之苦。夜已尽,话未完,离别却突然降临,使两人的思绪更加纷乱。词人用“相将羁思乱如云”来形容两人内心的忐忑不安和愁绪。最后,两人只能在灯光下相对而立,映出一对零落的影子。这种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整篇词以质朴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展现了离别的情感。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对话场景的描写,将离别的忧伤和思念之情融入其中。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无奈。整篇词情感层层深入,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周邦彦的照片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是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曾历任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职务。在徽宗时期,他担任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精通音律,创作了许多新的词调。他的作品主要描写闺情和羁旅,也有一些咏物之作。他的格律非常谨严,语言典丽精雅,尤其擅长长调的铺叙。他被后来的格律派词人所崇拜,被称为“词家之冠”。他的代表作品收录在《清真集》中,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周邦彦于1121年去世。

猜您喜欢

长安夜雨

唐代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近现代 王国维

点滴空阶疏雨。
迢递严城更鼓。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
无据。
无据。
斜汉垂垂欲曙。

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元代 张可久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