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原文赏析

  • mán
    ·
    huáng
    yún
    sài
    sān
    qiān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huáng
    yún
    sài
    sān
    qiān
    qiáng
    西
    pàn
    luò
    wàn
    shān
    hán
    xiāo
    xiāo
    liè
    hái
  • jiā
    shēng
    tīng
    kōng
    chéng
    heī
    qiū
    mèng
    guī
    jiā
    cán
    dēng
    luò
    suì
    huā

原文: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相关标签:边塞写景抒情孤寂思乡菩萨蛮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在妻子去世后,随康熙帝巡边时的心境。词人离开家乡来到边塞,与家乡相隔千里,引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处千里之外,深秋的梦也无法将他带回家乡,他感到孤寂和脆弱。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词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思绪。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上片描绘了边塞黄昏的秋色,通过描写城墙两边的啼乌、落日与群山的衬托以及猎马飞驰而来的场景,展现了边塞景色的特点。下片则描绘了入夜之景和词人思乡之情,通过胡笳的声音和空城黑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的悲凉和思乡之情。最后两句“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表达了词人心碎的感受。整首词通过描写景色和抒发情感,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清代 纳兰性德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

清代 纳兰性德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忆秦娥·山重叠

清代 纳兰性德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