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赤骠骏马难以描摹,好似一团旋风桃花之色;
红缨穗紫缰绳珊瑚马鞭,玉马鞍锦鞍垫黄金马勒。
请君备马牵出上马一试,马尾甩过地面有如红丝,
诸马难以相比令人自豪,却忆百两黄金买马之时。
穿过京城之内大街小巷,全城看马之人谁不赞赏?
时而扬蹄飞奔汗流满身,时而姿影缓缓志气扬扬。
胡家少年马夫手拿剪刀,天亮修剪马鬃束得高高;
拴在槽头已是气概不凡,牵出马群更觉身姿雄豪。
跨上骏马出猎终南山口,追得城南狐兔全都没有;
马蹄点过草梢迅疾如飞,使那空中苍鹰反而落后。
当日看您前来朝拜皇宫,前呼后拥满路赞美之声;
身为边镇大将多么富贵,人马互相辉映多么威风。
男儿应当如此才称心意,骏马阵阵长呜北风吹起;
待您东去扫平战乱之日,骏马为您一日驰骋千里!
注释:
1.卫节度:指卫伯玉。原为安西边将,平定安史之乱期间归长安,以战功拜神策军节度使。赤骠(biāo)马:带白色斑点的红马。
2.君:指卫节度。
3.旋风:形容骏马动作迅捷,行动如风。桃花色:因红中带白,行动起来,混同一片,故称桃花色。
4.鞚(kòng):带嚼口的马笼头,与下文“勒”同。珊瑚鞭:珊瑚制的鞭子。
5.玉鞍锦鞯(jiān):指华丽的马具。鞯,衬马鞍的垫子。
6.鞁(bèi):配备马具。
7.窣(sū):这里是甩动之意。
8.自矜:自豪。
9.百金:百两黄金,说价高。
10.香街:长安街名,泛指长安街道。紫陌:过去称京城中的道路。凤城:古时对京城的称呼。
11.白汗:非中医之证名,而是指普通的汗。
12.弄影:舞动姿影。骄:马健壮的样子。碧蹄:形容马蹄坚美如育石。碎:碎步。
13.紫髯(rán):指马的鬃毛颜色。
《卫节度赤骠马歌》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岑参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后,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得到一匹赤骠马的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诗。
在当时,岑参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以其才华横溢和对时事的敏锐洞察力而闻名。而卫伯玉则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被赋予了神策军的重要职务。
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卫伯玉得到一匹赤骠马的喜讯。赤骠马是一种稀有的宝马,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战斗力。卫伯玉得到这匹赤骠马,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褒奖,也是对他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的认可。
岑参以他独特的诗歌才华,将这一喜讯转化为了一首咏史之作。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卫伯玉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赤骠马的雄壮和威武之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充满了历史的底蕴和时代的氛围。它不仅记录了卫伯玉得到赤骠马的重要事件,也展示了岑参作为一位诗人的才华和对时事的关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的机会,同时也展示了岑参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独特魅力。
《卫节度赤骠马歌》创作背景详情»
赤骠马的同时,也将其与卫节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马与人的相互补光和协调共生的关系。整首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通过对赤骠马的描写,展现了其非凡的气概和迅捷的奔跑,同时也突出了卫节度的富贵和英勇。通过这种写法,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赤骠马和卫节度的赞美,并预示了卫节度将在战场上取得更大的战功。整首诗以赤骠马为主线,通过描写马的形象和与人的关系,展现了马的神骏和卫节度的英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卫节度赤骠马歌》赏析详情»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