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高峡流云》原文赏析

  • diǎn
    jiàng
    chún
    ·
    gāo
    xiá
    liú
    yún
  • [
    jìn
    xiàn
    dài
    ]
    wáng
    guó
    weí
  • gāo
    xiá
    liú
    yún
    rén
    suí
    feī
    niǎo
    chuān
    穿
    yún
    shǔ
    fēng
    zháo
    xiāng
    duì
    qīng
  • lǐng
    shàng
    jīn
    guāng
    lǐng
    xià
    cāng
    yān
    rén
    jiān
    shǔ
    shū
    lín
    píng
    chǔ
    lái
    shí

原文: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沍。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


相关标签:写山登高写景点绛唇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高峻的峡谷中,烟云缭绕活动。人的视线随着峡中飞鸟,穿云而去。几座经历风雨的青峰,相对而立,寂然无语。
朝阳照在峰顶上,深谷中苍烟凝结,云雾缭绕。随着太阳升起,幽暗的山谷景色渐渐能看清了,刚才攀登过的路径现在都已经在自己的脚下了。

注释:
①点绛唇: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②高峡:指作者南归时所经的峡山。峡山,在海宁东北。古称夹谷,自唐后更为硖山。有东西二山,相传为秦始皇所凿。飞鸟:指清晨时离巢之鸟。
③数峰:几座青峰。
④沍(hù):凝结,闭塞。两句的确是雨后朝霁的山景。明人陈鉴《游硖山》诗:天斧何年劈两峰,半空金翠出芙蓉。
⑤平楚:平阔的林野。此指山外的原野。历历:分明清楚。 《点绛唇·高峡流云》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1904年的春夏季节,地点是上海。当时,王国维担任《教育世界》杂志的编辑工作。在一次雨后的踏青登高活动中,王国维与他的朋友们一起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湿润的土地。这种美好的环境激发了王国维的创作灵感,他在这个时刻创作了这首词。这首词可能是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也可能是他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无论如何,这个特殊的时刻和地点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背景和灵感。 《点绛唇·高峡流云》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主题是作者在凌晨爬上山顶,远望山景的感受,同时也包含了对人生的领悟。

首先,文章提到王国维擅长描写景色,通过描写“高峡流云彩,人随飞鸟穿云去”这样的景象,表达了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山下刚下过雨,山顶是晴天,山腰处乱云飞动,形成了雨收而云未散的景象。这里引用了姜夔的《点绛唇》中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通过对比表达了人与青山的相对关系。青山一直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云雾之后才注意到青山的美丽。

接着,词中出现了“岭上金光,岭下苍烟沍”的描写。抬头望去,可以看到朝阳初照的峰顶;低头看,脚下的深谷却被苍烟笼罩,一片昏暗。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高处和低处的景象差异。同时,词中还描述了一个时间的过程,随着太阳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逐渐清晰可见,之前攀登经过的丛林也都落在脚下。词中使用了“历历”来形容清晰可见的样子,同时也暗示了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和反省。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写山景和攀登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和思考。作者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相对关系,同时也通过攀登的艰苦经历,对过去和往事进行了回顾和反省。整首词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点绛唇·高峡流云》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秃山

宋代 王安石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

唐代 李白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条山苍

唐代 韩愈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