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中江望石城泣下》原文赏析

  • zhōng
    jiāng
    wàng
    shí
    chéng
    xià
  • [
    dài
    ]
  • jiāng
    nán
    jiāng
    beǐ
    jiù
    jiā
    xiāng
    sān
    shí
    nián
    lái
    mèng
    chǎng
  • yuàn
    gōng
    weí
    jīn
    lěng
    luò
    guǎng
    广
    líng
    tái
    diàn
    殿
    huāng
    liáng
  • yún
    lóng
    yuǎn
    xiù
    chóu
    qiān
    piàn
    guī
    zhōu
    leì
    wàn
    xíng
  • xiōng
    rén
    sān
    bǎi
    kǒu
    kān
    xián
    zuò
    liáng

原文: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相关标签:抒情伤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原来都是我的家乡,三十年过去了,就像做了一场梦。
当年的吴国宫廷院闱现在已经变得冷冷清清,当年的广陵亭台殿堂也已经变得十分荒凉。
站在江中船上看远处的峰峦被云雾笼罩,就像我的愁云片片。雨水敲打着归去的船就像我的眼泪一行行落下。
我们兄弟四人加上三百家人,此时不忍闲坐,细细思量我们的过失。

注释:
吴苑:吴国的宫阙名
岫:峰峦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描述了诗人李煜失去国家和家园后的凄凉景象和心境。文章以山重水尽、绝望无依的四兄弟为背景,描绘了他们因愁苦而无所事事的情景。然而,当国家破灭、家族覆亡时,李煜才从梦中醒来,才真正感受到作为俘虏被任人宰割的痛苦。然而,梦醒之后,国家已经亡了,思量和悔过也已经无济于事。尽管北宋的抵抗可能不会成功,但总比坐以待毙要强得多。李煜仍然拥有南唐半壁江山,如果能发愤图强,他可能成为一位统一帝王。然而,可悲的是,他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只能坐在飘舟上黯然思量,为自己家族的处境而悲伤。这篇赏析真实地流露和抒发了作者的心情,没有粉饰和矫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赏析详情»

五代诗人李煜的照片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是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是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精通书法、绘画和音律。他的诗文造诣也非常高,尤其在词的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如温庭筠、韦庄等的传统,同时也受到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情感真挚,风格鲜明。尤其是在南唐灭亡后,他的词作题材更加广阔,含义深沉。他的词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的文学才华,李煜的生平也充满了戏剧性。作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亡国的悲剧。在北宋灭亡南唐后,李煜被俘并被迫禅位,被流放到北方。他在流亡期间仍然坚持创作诗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苦痛。最终,李煜在流亡期间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总结起来,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词作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戏剧性,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亡国的悲剧。他在流亡期间坚持创作,但最终在北方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猜您喜欢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五代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五代 李煜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

五代 李煜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