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灵筵手巾》原文赏析

  • shū
    líng
    yán
    shǒu
    jīn
  • [
    dài
    ]
  • shēng
    gòng
    qiáo
    cuì
    zhuàng
    suì
    shī
    chán
    juān
  • hàn
    shǒu
    xiāng
    hén
    meí
    rǎn
    dài
    yān

原文: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相关标签:怀人

创作背景

这首悼亡诗是为了悼念昭惠皇后而创作的。它的创作时间是在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的冬天,正是昭惠皇后刚刚去世的时候。

昭惠皇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她以其美丽、聪明和善良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她在位期间,积极参与政务,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不幸的是,她在乾德二年的冬天离世,给整个朝廷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这首悼亡诗是作者为了表达对昭惠皇后的深深哀悼之情而创作的。诗中可能会描绘昭惠皇后的美丽和贤德,以及她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同时,诗人也会表达自己对昭惠皇后离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她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这首悼亡诗可能会以悲伤的语调和优美的词句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诗歌的形式,作者将向读者展示昭惠皇后的伟大和她对国家的重要性。这首诗也有可能成为后世对昭惠皇后的纪念和怀念之作,让人们永远铭记她的贡献和美德。 《书灵筵手巾》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以描述灵筵为起点,通过描写李后主和昭惠皇后的婚姻和不幸的离世,表达了主人公的悲痛之情。

首先,文章提到了灵筵的含义和用途。灵筵是供奉亡灵的几筵,用于悼念和纪念已故的人。这一点为后文的描写打下了基础。

接着,文章介绍了李后主和昭惠皇后的婚姻。他们是一对多才多艺、相互倾心的夫妻,令人艳羡。然而,他们的幸福生活却受到了时代变迁和国家衰落的影响,面临着许多不顺心的事情。

然后,文章描述了李后主在壮年时失去了昭惠皇后的悲痛。壮年本是夫妻俩应该共同享受的时光,然而突如其来的疫病夺走了昭惠皇后的生命,使李后主丧失了与爱妻相伴的幸福。这种失去爱妻的痛苦,被作者用“壮岁失婵娟”来形容,表达了主人公的悲伤之情。

最后,文章通过描述灵筵上的昭惠皇后的遗物,如手巾上的香渍和烟痕,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的悲痛。香渍和烟痕仍然存在,但昭惠皇后却已经离世,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主人公的痛苦和无法释怀的心情。

整篇赏析通过描写灵筵、婚姻和失去爱妻的悲痛,表达了主人公的哀伤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主人公的痛苦和无奈。 《书灵筵手巾》赏析详情»

赏析二

这首诗是李煜在妻子灵座前写的一篇随笔,通过描写眼前的景物和物品,表达了他对妻子离世的悲痛之情。

诗的起句“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表达了人生的虚浮无定,以及在壮年时失去了妻子的痛苦。诗中使用“婵娟”来代指妻子,强调了她的青春美丽,也凸显了李煜对妻子深深的爱意。接着,诗人提到了手巾,手巾是古代女子的随身之物,用来拭汗、掩笑、擦泪、生风借凉,与女子紧密相连。诗的首二句抒写了悲痛之情,以人生为笔,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生的本质,起点高远,落笔深沉。

接下来的一句“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表达了人已离去,但手巾上仍然留有生前所用香膏的气味和画眉的痕迹,这些物品唤起了对逝去的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汗手遗香渍”一句揭示了周氏生前紧握手巾的动作,以至于手汗渗透到巾上,染上了香气。只有极深相知的人才能有如此细致的观察,回忆起来自然会倍感痛心。诗中言物不言人,所描写的只是一条亡者生前的旧手巾,“汗手”、“痕眉”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描写。

整体上看,这首诗的结构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鲁迅曾评价向秀悼念亡友嵇康的《思旧赋》说:“很奇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这也是一种抒写情感的方法。然而,向秀之“寥寥的数行”是因为有话不能说,而李煜这里是因为悲痛到了极点,无法言表。

这首诗是李煜在妻子灵座前写的随笔,描写了眼前的景物和物品,表达了他对妻子离世的悲痛之情。诗中通过具体的遗物手巾来抒发壮岁失妻的痛苦,这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整首诗自然流畅,没有雕琢的痕迹,给人一种真实而深沉的感觉。灵室的氛围本来就让人十分伤心,而亡妻的遗物更加增添了忧伤的色彩。 《书灵筵手巾》赏析二详情»

五代诗人李煜的照片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是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是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精通书法、绘画和音律。他的诗文造诣也非常高,尤其在词的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如温庭筠、韦庄等的传统,同时也受到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情感真挚,风格鲜明。尤其是在南唐灭亡后,他的词作题材更加广阔,含义深沉。他的词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的文学才华,李煜的生平也充满了戏剧性。作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亡国的悲剧。在北宋灭亡南唐后,李煜被俘并被迫禅位,被流放到北方。他在流亡期间仍然坚持创作诗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苦痛。最终,李煜在流亡期间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总结起来,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词作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戏剧性,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亡国的悲剧。他在流亡期间坚持创作,但最终在北方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猜您喜欢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五代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

五代 李煜

梵宫百尺同云护,
渐白满苍苔路。
破腊梅花□早露。
银涛无际,玉山万里,
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
海月纤痕映烟雾。
修竹低垂孤鹤舞。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
总是诗人误。

病中感怀

五代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