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鬟烟鬓与谁期》原文赏析

  • yún
    huán
    yān
    bìn
    shuí
  • [
    sòng
    dài
    ]
    wáng
    ān
    shí
  • yún
    huán
    yān
    bìn
    shuí
    tiān
    biān
    gēng
    guī
  • hái
    jiǔ
    shān
    xià
    qiān
    qiū
    cháng
    wàng
    shùn
    shàng

原文: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相关标签:夫妻爱情抒情抱负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期待着像云烟一样的头发,望夫石期待着谁的归来?到了遥远得像天一样的地方就不再回来。就像追随舜帝的妻子和孩子们一样,期待着舜帝穿着衣裳归还。

注释:
⑴望夫石:传说中有很多处被称为“望夫石”的地方。据说在武昌山北有一块望夫石。传说中,有一位夫人,她的丈夫远赴国难。夫人带着年幼的孩子来到这座山上,望着丈夫的归来而死,化为了一块立石。
⑵更:古代的时间单位,在这里表示时间的长久。
⑶九疑山下女:传说中舜帝的妻子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帝尧的女儿。帝舜南巡时,到达九疑山,去世后就被葬在那里。两位女子追随不及,于是投湘水而死。
⑷裳衣:衣裳,这里指的是舜帝。 《云鬟烟鬓与谁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关于王安石在皇祐五年(1053年)六月前往苏州相度水势时所作的诗歌背景。

在中国古代,水势的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苏州位于江苏省东部,地处长江和太湖之间,水网密布,水势变化频繁。因此,苏州的水利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和经济改革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主张通过改革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他的改革中,水利工程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皇祐五年(1053年)六月,王安石受到皇帝的旨意,前往苏州考察水势。这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苏州地区的水患问题,保护农田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王安石深知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因此他亲自前往苏州,亲眼目睹水势的变化,并与当地的水利专家和官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考察期间,王安石感受到了苏州地区水势的猛烈和变幻无常。他目睹了江水泛滥冲毁农田和村庄的情景,也看到了水利工程的不足之处。这些情景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激发了他对于水利工程改革的热情。

在考察结束后,王安石回到了京城,并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改革。他提出了一些创新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整治河道、加强水利管理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苏州地区的水患问题,提高了农田的灌溉能力和排水能力,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考察苏州水势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水利工程改革的思考和决心。诗中可能描绘了苏州地区水势的猛烈和变幻无常,以及王安石对于改善水利条件的渴望和决心。这首诗也成为了王安石改革的动力和宣言,激励着他继续推进水利工程改革,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云鬟烟鬓与谁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着一首诗的内容展开。诗中描写了眼前的望夫石,以及云鬟烟鬓,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逼真的描写,将云烟比作望夫石头发。其中,“与谁”一句使用了反问的语气,表达了望夫石对丈夫归来的深深期待,并引起读者对望夫石内心所想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转写了另一个“望夫”的传说,引用了“二妃望舜,本意在望其生还。”的典故。通过舜帝妃子期待舜帝归还的故事,烘托出诗人对国家美好政治前景的向往。在诗人看来,舜帝是上古圣明之君的代表,望舜实际上是向往圣明之治,希望国家未来的政治道路能够光明,实现更好的发展。

整首诗没有直接描绘国家方面的内容,但通过运用妻子期待丈夫归来的典故,表达了对未来国家兴盛的向往。诗中通过使用“还”字将“望夫石”和“二妃望舜”的典故联系在一起,借此共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之情。 《云鬟烟鬓与谁期》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照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读史

宋代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宋代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宋代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