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原文赏析

  • guì
    lín
  • [
    táng
    dài
    ]
    shāng
    yǐn
  • chéng
    zhǎi
    shān
    jiāng
    jiāng
    kuān
    gòng
  • dōng
    nán
    tōng
    jué
    西
    beǐ
    yǒu
    gāo
    lóu
  • shén
    qīng
    fēng
    àn
    lóng
    bái
    shí
    qiū
  • shū
    xiāng
    jìng
    dǎo
    xiāo
    céng
    xiū

原文: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相关标签:地方山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桂林城四周的山好像要压下来,荔江江面开阔好像浮在地面一般。东南的荔江通向极远之地,西北耸立着高高的雪观楼。青枫两岸的树木,有神灵在此护佑;而在深邃的白石潭底,还游弋着巨龙。龙船上箫鼓的声音从不停歇,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祈求呢?

注释:江:指桂江、荔江。
绝域:极远之地。
高楼:指雪观楼,见《桂海虞衡志》。
白石湫:在桂林城北七十里,俗名白石潭。
殊乡:异乡;他乡。
祷:请求,盼望。
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 《桂林》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桂林的自然景观展开,描绘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和感受。文章首先提到了城窄被山包围的景象,给人一种压抑感,但端午节涨水后,漓江宽阔,江中的洲子局部被水淹没,形成了“江宽地共浮”的景象,展示了桂林山水的壮丽景色。接着,文章提到了北宋诗人黄庭坚和李商隐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他们都被桂林的美景所吸引,忘却了自己的不幸。然后,文章描述了桂林至阳朔的百里漓江的美景,包括碧水萦回、奇峰夹岸、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等,这些景观在文人诗作中也有所表现。最后,文章引用了明代俞安期和清代张联桂的诗句,描绘了漓江舟行和雨后的动人景象。整篇赏析通过描绘桂林山水的美丽和诗人们对其的赞美,展示了桂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 《桂林》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猜您喜欢

赠田叟

唐代 李商隐

荷蓧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陈后宫

唐代 李商隐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富平少侯

唐代 李商隐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