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醉》原文赏析

  • huā
    xià
    zuì
  • [
    táng
    dài
    ]
    shāng
    yǐn
  • xún
    fāng
    jiào
    zuì
    liú
    xiá
    shù
    chén
    mián
    xié
  • sàn
    jiǔ
    xǐng
    shēn
    hòu
    gēng
    chí
    hóng
    zhú
    shǎng
    cán
    huā

原文: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相关标签:宴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
寻得芳菲:找到了芬芳的花朵。
美酒陶醉:被美酒所陶醉。
倚着花树酣眠:靠在花树上陶醉地入睡。
红日已西斜:夕阳已经西斜了。

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且等到客散:暂且等到客人散去。
酒醒深夜:酒醒后已经深夜。
红烛:红色的蜡烛。
独自欣赏残花:独自欣赏凋谢的花朵。

注释:
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酒。
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
日已斜:夕阳已经西下。
更持红烛赏残花:再次拿起红蜡烛欣赏凋谢的花朵。这里借用了白居易《惜牡丹花》中的“夜惜衰红把火看”这句诗句。 《花下醉》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会昌二年冬至会昌五年冬这三年期间的生活情况。在这段时间里,李商隐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过上了闲居的生活。然而,他的生活却十分寂寞和颓废,整日只是栽花植树,游山玩水,并且整天都与酒为伴。在这段闲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咏诵花木景观的诗歌,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这篇创作背景介绍了李商隐在这段时间内的创作状态和创作主题,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他的作品的背景信息。 《花下醉》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小诗的主题是对花的陶醉和赏析。诗人通过描写寻花、沉醉花中和酒醒赏花的过程,表达了对花的强烈喜爱和对花美的赞美。

诗的开头,诗人写道:“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诗人在美好的春日里追寻繁花的踪影,不知不觉中已经陶醉其中。在夕阳西下时,他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诗人因为对花的热爱,特地独自去寻找花的美丽;在寻找的过程中,他喜遇花朵,被花的美艳所吸引,流连称颂,不自觉地陶醉其中。诗中的“醉流霞”一词,既指诗人被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诗人被艳丽的花所醉。通过这个词语,诗人将花的绚烂、美艳、芳香和形态生动地展现出来,加强了“醉”字的感性表达。诗人借此表达了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接着,诗人写道“倚树沉眠日已斜”,形容自己因为迷花醉酒而不知不觉地倚着树(也就是倚着花树)沉沉地睡去,直到太阳已经西斜。整个身心都被花的馥郁所包围、所熏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对花的沉醉,展现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诗写酒醒后的情景,诗人写道:“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来,夜已经深了。与前半夜寻芳时的热闹欢欣相比,现在的情景变得凄凉和孤寂。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欣赏花的。然而,诗人却拿着红烛,继续赏析残花。这表明诗人对花的爱已经超越了寻找和陶醉的阶段,进入了更深层次的赏析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描写寻花、沉醉花中和酒醒赏花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和对花美的赞美。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花的形态、香气和美丽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花的热爱和陶醉。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花下醉》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猜您喜欢

咏史二首·其二

唐代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远去 一作:运去)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唐代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宿建德江

唐代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