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云旗: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
绝尘:行军速度极快。
柳营:比喻诸葛亮的军营。
汉宫:指西汉长安宫殿。
杀气:战争氛围。
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
妖星:古人认为预示灾难的彗星或流星。
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
卧龙:指诸葛亮。
中原逐鹿:争夺政权。
象牙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
《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咏史诗,题目表明这首诗是诗人在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蜀汉名相诸葛亮而创作的。背景发生在公元234年(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的春天,诸葛亮率领军队进攻魏国,在五丈原驻扎军队,并与魏军在渭水南岸对峙了一百多天。然而,八月份,诸葛亮因病在军中去世。温庭筠也因为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情,在经过五丈原时,看到了诸葛亮的祠庙,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创作背景详情»
篇赏析通过描写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的运筹帷幄和未捷身死的情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慕和痛惜之情。诗人通过写景的手法,将诸葛亮的壮丽形象与战云密布的紧急情况相结合,展现了诸葛亮的伟大和悲壮。诗人还通过对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的描写,表达了对刘禅昏庸和谯周卑劣的讽刺。整篇赏析情感真挚,描写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赏析详情»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