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原文赏析

  • guò
    zhàng
    yuán
    /
    jīng
    zhàng
    yuán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tiě
    yún
    diāo
    jiǔ
    jué
    chén
    liǔ
    yíng
    gāo
    hàn
    yíng
    chūn
  • tiān
    qīng
    shā
    tún
    guān
    yòu
    bàn
    yāo
    xīng
    zhào
    weì
    bīn
  • xià
    guó
    lóng
    kōng
    zhǔ
    zhōng
    yuán
    zhú
    鹿
    yóu
    rén
  • xiàng
    chuáng
    jǐn
    zhàng
    yán
    cóng
    qiào
    zhōu
    shì
    lǎo
    chén

原文: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相关标签:写景咏史怀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云旗: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
绝尘:行军速度极快。
柳营:比喻诸葛亮的军营。
汉宫:指西汉长安宫殿。
杀气:战争氛围。
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
妖星:古人认为预示灾难的彗星或流星。
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
卧龙:指诸葛亮。
中原逐鹿:争夺政权。
象牙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 《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咏史诗,题目表明这首诗是诗人在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蜀汉名相诸葛亮而创作的。背景发生在公元234年(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的春天,诸葛亮率领军队进攻魏国,在五丈原驻扎军队,并与魏军在渭水南岸对峙了一百多天。然而,八月份,诸葛亮因病在军中去世。温庭筠也因为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情,在经过五丈原时,看到了诸葛亮的祠庙,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篇赏析通过描写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的运筹帷幄和未捷身死的情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慕和痛惜之情。诗人通过写景的手法,将诸葛亮的壮丽形象与战云密布的紧急情况相结合,展现了诸葛亮的伟大和悲壮。诗人还通过对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的描写,表达了对刘禅昏庸和谯周卑劣的讽刺。整篇赏析情感真挚,描写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江间作四首·其三

宋代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鲁连台

清代 屈大均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古大梁行

唐代 高适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