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那长安城在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
注释:燕支:山名,又名焉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杜位:杜甫的堂弟,李林甫的女婿,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史。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白草:边塞所长之牧草。
《过燕支寄杜位》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以塞外荒凉的环境为背景,通过描绘北风吹沙卷白草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边陲地区的生活的感受。诗中使用了燕支和酒泉等西域地名,以及北风、沙和白草等特殊的自然景物,为整首诗增添了沙漠的气息。同时,诗人运用了吹和卷等词语,表达了沙漠的狂虐气势,使整首诗充满了粗犷的沙漠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通过将长安与日光进行对比,诗人暗示了友人的重要性。这里还暗用了晋明帝的典故,以加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的结尾部分可以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找到影子。这样的典故运用不仅没有破坏表达,反而增加了诗句的人文气息。
虽然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很普通,但是表达方式却独具特色。诗人以自己所处的环境开篇,仿佛在向友人描述自己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这个苍凉、萧索的环境中的孤独感,因此更加怀念友人和共处美好时光。随后的直抒胸臆则是对这种意境的印证。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但又不显得刻意,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才华。整首诗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典故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过燕支寄杜位》鉴赏详情»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