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身居异域在那阴山西面,
Living in a foreign land west of the Yin Mountains
轮台孤战位于雷海旁边。
The lonely battle of Luntai is beside the Thunder Sea.
秋季已到只见行行飞雁,
Autumn has arrived only seeing rows of flying geese
夏日刚过不闻声声鸣蝉。
Just after summer no sound of chirping cicadas.
秋酉时时打得毡墙潮湿,
The autumn rain constantly wets the felt walls
秋风阵阵吹过帐幕腥腔。
The autumn wind blows through the tent smelling of livestock.
轮台之地距离家乡万里,
The land of Luntai is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from my hometown
边地元串已经过去三年!
It has been three years since I left the borderland.
注释:
首秋:初秋之意,为阴历七月。
Shouqiu: Refers to early autumn which is the seven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轮台:为北庭州属下辖一县,今新疆乌鲁木齐附近,具体位置至今未得确定。
Luntai: It is a county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Beiting Prefecture near Urumqi Xinjiang. The exact location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to this day.
阴山:今乌鲁木齐以东之天山东段山脉。
Yin Mountains: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east of Urumqi.
雪海:浩瀚之沙漠雪原,为当时轮台北面之沙海。
Snow Sea: Vast desert snowfield the sand sea north of Luntai at that time.
毡墙:毡帐之围墙。
Felt walls: The walls surrounding the felt tent.
毳幕:毡帐。毳cuì,鸟兽的细毛。
Felt tent: A tent made of felt. Cuì refers to the fine hair of birds and animals.
羶shān,羊等牲畜的腥臊气。
Shan: The smell of sheep and other livestock.
《首秋轮台》译文及注释详情»
《首秋轮台》是唐代诗人岑参于公元756年初秋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岑参已经四十岁,距离他第二次赴北庭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公元756年秋天,岑参在西域北庭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在他创作《首秋轮台》时,他已经准备好返回内地,因此这首诗只有五言八句,却像是对西域生活的总结,让人一读即能感受到西域的生活情景。 《首秋轮台》创作背景详情»
《首秋轮台》是唐代诗人岑参在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居住在轮台时所作的一首五律诗。诗人在北庭已经居住了三年,诗中描绘了初秋边塞的景物,抒发了久居边塞的惆怅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从地点“轮台”入手,描述了这个地方的特殊性。轮台是一个“异域”的城市,孤零零地矗立在明山之外、雪海之边。这两句互相补充,通过描写边地的荒远和苦寒,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从时间“首秋”入手。诗中提到“秋来”和“夏尽”,点明了“首秋”的时刻。雁是北方的候鸟,只有它们还在这座孤城中飞翔,与“孤城”二字相呼应;而蝉是诗人家乡的昆虫,却在这个“异域”中无声无息。通过“唯有”和“不闻”这两个对比,诗人以所见所闻的方式,再次描绘了边地的荒远和苦寒。
接下来的两句从居住环境方面写。诗人居住的蓬帐被边地的秋风秋雨侵袭,毡墙已经潮湿,帐幕发出一股潮湿的气味。上句通过视觉描写景物,下句通过嗅觉描写景物,展现了诗人置身于这样一个恶劣环境中的感受。通过“捞”和“格”这两个动词,描绘了边地初秋气候的恶劣,营造出一种凄苦的氛围。
最后的两句再次从地点和时间两个方面入手。诗中提到“轮台万里地”,描写了边塞地点之远;而“无事历三年”,则表达了诗人在这里戍边的时间之长。环境的苦寒,再加上秋日的到来,使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更加强烈,而归去的希望却变得渺茫。这两句实际上是诗人内心真实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从远及近的方式,层层描绘了诗人久居边塞的苦闷心情。首句描写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次句描写了气候环境的恶劣,三句描写了居住环境的艰苦,结尾总结了诗人的感叹。可以看出,诗人在这个时候有些伤感,不知是对这个西域轮台不满意,还是因为未能在这里建功立业而长叹息。
《首秋轮台》鉴赏详情»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