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原文赏析

  • lín
    jiāng
    xiān
    ·
    qiān
    xiāo
    xiāng
    lán
  • [
    sòng
    dài
    ]
    qín
    guān
  • qiān
    xiāo
    xiāng
    lán
    lán
    ráo
    céng
    jīng
    yuè
    gāo
    fēng
    dìng
    lòu
    huá
    qīng
    weī
    chéng
    dòng
    lěng
    jìn
    tiān
    xīng
  • weī
    qiáng
    qíng
    qiāo
    qiāo
    yáo
    wén
    feī
    líng
    líng
    xīn
    shēng
    hán
    jìn
    jīn
    qíng
    zhōng
    rén
    jiàn
    jiāng
    shàng
    shǔ
    fēng
    qīng

原文: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相关标签:写景月夜写人抒情伤怀临江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潇湘千里之上,渡口的水呈现出青青的颜色,屈原曾经驾驶过他的兰舟。明亮的月亮高挂在天空中,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晶莹剔透,水面上没有涟漪,满天的星斗映照在寒冷的水面上。

我独自倚在高高的桅杆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琴声,低声诉说着千古的幽情。一曲终了,人已经不见,江上的青峰独自耸立。

注释:
《临江仙》:这是一种词牌名。它是一种双调小令,是唐代教坊曲。上下两个部分各有三处平韵,共有五十八个字。柳永将其改编为慢词,上部分有五处平韵,下部分有六处平韵,共有九十三个字。

挼(ruó)蓝:形容江水的清澈。挼蓝是古代用蓝草汁染色以获得青色的方法,与“揉蓝”意思相同。

兰桡(raó):兰舟,船的美称。桡指桨,用来借代船。

危樯(qiáng):高高的桅杆。危表示高。

遥闻妃瑟泠泠:听到远处湘灵鼓瑟的声音。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根据词人秦观在绍圣三年(1096)被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的情景而写的。词中提到的“千里潇湘”是指词人的泊舟之处,也是古代屈原等迁客骚人乘舟经过的地方。词人因为被贬郴州而夜泊湘江,与古代屈原、贾谊等人因为怀才不遇而在江畔吟诗的境遇非常相似。这种相似引发了词人深沉的感慨和思考。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表达了词人对湘君的思念之情。整篇赏析通过描写湘江夜景和湘妃的瑟声,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寂寥和怅惘,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追忆之情。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秦观的照片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

猜您喜欢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宋代 秦观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宋代 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宋代 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