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歌女在唱歌时的动作举止从容,落落大方。她的歌声有时高亢嘹亮,经久不息;有时又轻柔圆润,如珍贵的明珠缠绵不绝。
歌女的嘴唇像樱桃,牙齿像白玉,她美妙的嗓音让天上的云都停留下来,宴会上的人们都陶醉其中。
注释:减字木兰花:唐代教坊曲,后来用作词牌名,又称减兰。
歌檀敛袂:这句描述了女子唱歌时的动作。歌檀:边敲击檀板边唱歌。敛袂:卷起衣袖。
“缭绕”句:强调女子歌声清越和悠长,余音绕梁不绝的特点。引用以下两个典故。
百琲明珠:十贯或五百颗珠子为一琲。
樱唇玉齿:形容美人嘴唇和牙齿的美丽。
留往行云:比喻女子唱技高超,歌声美妙。
迷魂:被歌声陶醉。醺:醉。
《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译文及注释详情»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在他的早期创作中,有一首词被称为《天净沙·秋思》。
这首词应当是在欧阳修担任西京留守推官期间创作的。当时,北宋正处于政治动荡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内部纷争的困扰。欧阳修作为一位政治家,肩负着维护国家稳定和治理西京的重任。
在这个背景下,欧阳修创作了《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词中表达了他对家园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大地凋零、黄叶飘落的景象,寄托了自己对国家的忧心忡忡之情。
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展现了欧阳修早期作品的独特风格。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词成为了欧阳修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天净沙·秋思》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欧阳修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身份。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欧阳修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家园的深深眷恋。它成为了欧阳修早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描述了一位歌女的高超歌艺和动听的歌声。上片中,词人通过描写歌女开始演唱前的动作,如整理衣袖和轻拍檀板,展现了她的专业素养。同时,词人运用了韩娥和虞公的典故,突出了歌女歌唱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接着,词人用比喻来形容歌声的婉转圆润,将其比作数百串明珠,既悠长又圆润。
下片进一步描写了歌女的演唱艺术之高。她不仅拥有天生的好嗓音,而且能够将美妙的歌声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传达出无限心事,如同天上仙乐般。这样的表演使得略带醉意的客人们也被她动听的歌声所感染,陶醉其中。
词人在赏析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歌声的清越悠长、绕梁不绝、响遏行云的艺术效果。这展示了词人非凡的艺术表现技巧。
《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赏析详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是汉族,出生于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由于吉州原属庐陵郡,他自称“庐陵欧阳修”。他被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这是对他们在文学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后来,他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一起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对他们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担任过宰相和枢密使等重要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新法、整顿军队、加强教育等。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为特点,被誉为“欧阳诗风”。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的笔触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欧阳修对史学也有重要的贡献,他主编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整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欧阳修于1072年去世,享年66岁。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