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原文赏析

  • qīng
    míng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qīng
    é
    huà
    shān
    zhōng
    chūn
    shù
    jīn
    hóng
    chū
    fàn
    fán
    huā
    lòu
    guī
    chuān
    穿
    ruò
    liǔ
    fēng
  • jiāo
    piān
    hài
    zhà
    kaī
    lóng
    zhè
    dàn
    rén
    huáng
    gōng

原文: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相关标签:清明节踏青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清明节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就像画扇中的景象一样。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把田野染红了。

人们兴冲冲地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回来时感受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

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注释:清娥(qīng'é):一作“清蛾”。清,不仅写娥美,而且点出了日期是清明,时间是清晨。

春树:指桃树。

出犯:出,外出;犯,踏青。

幰(xiǎn):帐帏。

柘弹:用弹弓发射的飞弹。

隔:庭院隔墙。

宫:庭院里的房子。在秦始皇之前,比较豪华的房子皆可称宫,一般人亦可称朕。后来“宫”成为皇宫的专用词,“朕”成为皇帝的专用词。现在“宫”的含义有所扩大,如少年宫、青年宫等。 《清明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清明日》是温庭筠的一首诗,以其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而著称。这首诗短短四十个字,却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没有一首能够超过它。

诗中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这一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诗的开头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里的“雨纷纷”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而“路上行人欲断魂”则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伤感的氛围。

接着,诗中写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里的“酒家”和“杏花村”都是人们外出踏青的目的地。诗人通过借问酒家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而“牧童遥指”则增加了一种神秘感和探索的乐趣。

接下来,诗中写道:“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里的“柴门闻犬吠”描绘了人们在外出踏青时,家中的守护犬的叫声,给人一种亲切感。而“风雪夜归人”则表达了人们在清明这一天外出踏青的艰辛和坚持,给人一种勇敢和坚韧的形象。

最后,诗中写道:“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这里的“新人笑”和“旧人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人的笑声代表着生机和希望,而旧人的哭声则代表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悲伤。这种对比给人一种深刻的感悟,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总的来说,温庭筠的《清明日》以其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而著称。诗中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天气、人们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清明节的独特魅力。这首诗不仅在清明诗中独树一帜,也给人们带来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清明日》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梦江南·千万恨

唐代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寒食日作

唐代 温庭筠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彩索平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
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
自有玉楼春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

嘲春风

唐代 温庭筠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
苒嫋转鸾旗,萎蕤吹雉葆。
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荪。
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